101

101

镇安、旬阳、眉县,三天时间,三县五村,一千六百多千米行程。一圈子紧紧张张地走下来,收获还是挺大的。

商洛市镇安县以“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为题,推行“一约四会红十条”(“一约”指村规民约,“四会”指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制度,开展精神文化脱贫巡讲巡演系列活动。尤其是镇安县岩湾村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爱心超市积分手册、积分卡政策,扶志教育工作做得实、做得细,值得学习和推广。

安康市旬阳县大力推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通过召开扶志帮困点评会,建立红黑榜,对“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进行有力抨击和有效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考察组启发很大。

宝鸡市眉县横渠镇紧紧围绕张载关学打造道德教育新高地。横渠村打造家风馆、村史馆、幸福院、孝道文化一条街,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来说服群众,直达群众内心深处,向上思想变成了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这块“玉”怎么攻,应该好好琢磨琢磨,细细研究。

学习考察回来,闫柏平组织考察组一行人召开了座谈会,总结了学习到的鲜活经验,充满信心地拟定了扶志教育方案,找领导审阅。

按照闫柏平本来的想法,这次既有外出学习,又有座谈总结,他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也下了一定功夫,方案一定会博得领导的赞许。没想到,方案不但没有获得县委、县政府领导通过,而且一连三次修改,都被打了回来。

“攻玉”的石头投出去了,却没有问到“路”,问题出在哪儿呢?

“扶志工作一定要接地气,着力解决群众最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要满足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善于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是我们当演员,群众当观众。”县委书记杜长生提出来这样的要求。

县长赵甲宏也语重心长地说:“柏平啊,你看,咱搞群众工作,一定要有操作性,符合农民群众的接受特点,比如说活动的命名上,一定要简单、晓畅,让群众一听就明白,不能云里雾里,图花架子。最好朗朗上口,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两位主要领导的点拨,让闫柏平重新陷入了认真的思考当中。全县的扶志工作到底该怎么设计才能符合老百姓的需求呢?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既要能想到,又要能做到,才有成功的可能……”考察回来,天成镇党委副书记杨毅曾经撰写过一篇《考察体会》。现在,闫柏平又重新拿出这篇体会,反复揣摩———“要做好扶志教育助力脱贫攻坚这个大文章,就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多探索‘雪中送炭’式的精神食粮,填补贫困户的精神空虚,多寻找‘锦上添花’的良药良方,多一些‘苦口婆心’的帮扶,多一些‘婆婆嘴’和‘碎碎念’,引领干部群众树立家国情怀,提升自身精神面貌,建立起充满自信和幸福感的新型扶志帮困格局。”

这“雪中之炭”该如何去送?“锦上之花”该如何去添?该怎样开这一剂输送精神食粮的“良药妙方”?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