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下面颁发学习进步奖,请以下同学上台领奖:杨小红、李强、张月太(化名)……”听到自己名字的张月太嗖地站了起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羡慕的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他面带微笑地走上了领奖台。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八渡镇中心小学期中考试表彰大会。
张月太是八渡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住八渡镇杨家庄村五组,他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谁能相信眼前站在领奖台上的会是五年前的那个张月太———蔫头耷脑,寡言少语,自卑孤僻,从不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玩耍。
那时,高老师看着他那个样子,很是心疼。
通过观察,高老师发现月太最大的弱点是自卑。而自卑的原因何在?高老师便带着这个疑问开展家访。第一次登门家访,高老师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家访,月太的爷爷以问啥都不知道的方式打发了高老师;高老师没有气馁,再次登门做家访,月太的爷爷还是说不清由来,高老师找到月太的邻居,邻居们才和盘托出了月太的家庭情况。原来,张月太是一个留守儿童,在他三岁的时候,妈妈就与爸爸离异,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失去了母爱的小月太就和爷爷艰难度日。久而久之,月太的心灵就渐渐受到创伤。
“多可怜的孩子啊,我要用我的努力驱散你心里的阴霾。”高老师在弄清情况后,暗暗下定了决心。
放学后,高老师经常去月太家帮他洗衣服、整理房间,小月太油腻的头发被高老师洗得清清爽爽,黝黑的脖子也洗得干干净净。
高老师柔软而温和的手,在小月太的发间轻轻地穿过。洗发水的香味在房间里弥散开来,月太乌黑的头发上泛起洁白细腻的泡沫。高老师在他紧缩着的脖子上轻揉着,月太忍不住咯咯地笑起来。
“没搓疼你吧?”高老师边搓边问。
“没有,不疼!”他仍笑着。
“傻孩子,咋那么多笑啊!”高老师怜爱地摸着他的小脑袋。
就在那一瞬间,他忽然想起了妈妈,眼泪又扑簌簌地流了下来。虽然他不知道他的妈妈在哪里,但是此刻他却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其实,在他心里,高老师早就成了他的妈妈,他亲爱的妈妈。每次和高老师在一起,他都愿意把心里的秘密一股脑说给高老师听。
小月太离开母亲多年,在他的心里,妈妈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爸爸在外打工,也很少回家。秋种夏收、锄草施肥,所有的农活全由年迈的爷爷一人操持,小月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小月太嘴里经常哼着:“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是啊,别人都是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贝,而他就像没人管的一株草,连平时穿的衣服都是亲戚送的。别的同学到校都带着面包、水果等好吃的,他却两手空空;学习用品他都买不起,有些还要伸手跟同学借。和同学们在一起,他总觉得矮人一截。
高老师知道了他的心思,对他更是关爱备至,时常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高老师告诉他:“爷爷、老师还有同学们都很爱你,你不是没人管的草,而是大家共同的宝。你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明天的你一定会获得幸福。”月太听了这句话,就像吃了一块冰糖,心里高兴极了,他感觉一缕阳光照进了心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涌上心头。
高老师上课总喜欢让月太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在高老师看来,月太是一个可成大器的聪明孩子,应该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刚开始回答问题时,他还有点胆怯,总是红着脸、低着头。高老师给予他许多鼓励和帮助,即便是回答错了,高老师也循循善诱,给予引导,渐渐地,他回答问题的胆子也大了,与同学们的交流更主动了。
月太变了,变得开朗活泼,变得爱说爱笑,变得自信自强了。
有一天,月太还悄悄地告诉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要给我们家争光,让爷爷享福!”
春节快到了,月太的爸爸打工回来了。他惊奇地发现儿子变了,穿戴干净了,性格活泼了,爱学习了。看着快乐开心的儿子,他心里对高老师的感激无以言表。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他才能安心在外面打工挣钱,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大潮的兴起,留守儿童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陇县着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脱贫攻坚开始后,教育系统3000多名教育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教育扶贫的神圣使命。各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与引导,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娱乐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