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134

清晨五、六点钟,村里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之中,陇县天成镇铁塬村四组的李迎春老人已悄悄地起了床,来到村头的奶羊场,钻进饲养大棚喂起了羊羔。

两年前,李迎春是全村出了名的“懒汉”,种地怕苦,打工又没有一技之长。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李迎春两手一摊,啥也不干了,靠政府救济过日子。但救济金只够日常开销,遇到个头疼脑热,他只能举债度日,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贫困户。

自从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懒汉”李迎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赵林虎扶持的结果。

刚来到村上扶贫时,面对村大、人多、底子薄,贫困发生率超过50%的村情现状,赵书记不退缩、不回避,以典型户带动,积极鼓励群众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

赵林虎帮助李迎春全家脱贫的事情成为邻里八乡津津乐道的故事。

赵林虎花了两个月时间对全村农户尤其是2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调研了解,为精准扶贫开出药方。通过各种方式,动员贫困户养牛羊、栽核桃、搞旅游,一部分贫困户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

然而,此时的李迎春却依然如故。

一天,赵林虎去李迎春家用了一招激将法。

“大叔啊,你再这样,这辈子估计就完了。你的儿子也就没出息了!”

李老汉眼皮抬了抬。“哎!赵书记啊,我这家庭,务工没技术,孩子不争气,就这样将就过吧!”

激将法没有生效。赵林虎不死心,一趟又一趟地往他家里跑,既讲国家的脱贫政策,也讲致富的典型故事。

渐渐地,李迎春的思想起了变化。这时,赵书记适时地使出了一招“诱惑”法。

“用国家资助你的扶贫资金,发展点产业,不用你花一分钱,你看怎么样?”

“还有这好事?”李迎春立马来了兴趣。

“只要你积极配合,资金我负责落实到位。”

赵林虎坚定的语气让李老汉心动了。“赵书记,我听你的,我要争这口气,我要脱贫。”

老李最大的心病在视力高度近视的儿子李仕峰身上。儿子快三十岁的人了,又没有什么技能,到现在连个家也成不了。赵林虎趁热打铁,决心“剜掉”老李的这块心病。

2017年5月,赵书记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了一个康复中心,拜托在宝鸡上班的同学去实地考察一圈后,他亲自开车,把李仕峰送到了宝鸡自强中专康复中心,学习中医理疗按摩技术。报名当天,赵书记帮李仕峰垫付了3000元的学费。

思想跟上步伐了,李迎春的脱贫正在按赵林虎为其设计的路子一步步向前走。牛买回来了,树栽地里了。如何让李迎春学会科学管理?

赵林虎开着自己的车,多次把县果业局和镇兽医站的技术人员请到了李迎春的家里、地里进行指导,李迎春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种养技术。

在赵林虎的努力下,李迎春和几名贫困户一道,成为新天地奶羊场的饲养员,每月工资1700元。李迎春有了工作,老婆闫红霞也被确定为村保洁员,每月工资300元。

李迎春的儿子李仕峰培训结束后,赵林虎又四处奔忙,为其联系就业岗位。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懒”,挂在村口的条幅引人注目。说起李老汉的变化,赵林虎感慨道:“只要用心用情,就没做不成的事。”

心里亮堂了,干活也就有劲了。

2016年11月,赵林虎利用自己在林业系统的人脉资源,为李迎春争取到150株免费的核桃树苗,并帮助他栽植了4亩核桃树。

产业扶持资金到位后,赵林虎又帮助老李四处张罗,购买了一头奶牛。为了降低饲喂成本,今年春季,老李根据技术员的指导,在核桃树地里间作套种种植苜蓿,为奶牛提供了优质饲草,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现在,李迎春一家三口年收入40700元,实现人均收入13567元,告别了贫困,开启了富裕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