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73

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

教育,顾名思义,教化人,育新人。陇县自古就有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美德,老百姓有一句口头禅———“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更是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工程。扶贫先扶智,扶智抓教育。陇县人下定决心“拔穷根”,先从强教育发力。

目前,陇县共有学校118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中1所、初中11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58所、幼儿园4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4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共计43243人,其中高中生4625人、职中学生953人、初中生8092人、小学生19922人、在园幼儿9651人。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5162名,教育资助政策覆盖率100%。

坚持“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强教育”,是陇县党政领导立下的军令状,陇县人民对此梦寐以求。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陇县以百倍的努力,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县教育出现了一片明媚的蓝天,源源不断地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后备力量。

城镇化加速了人口流动,催生了新的发展动力,但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随着精准扶贫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农民进城买房、移民搬迁、进城务工步伐明显加快,县城人口激增,大量生源集中到了城区,城内原有的几所学校已经远远不能吸纳所有学生,从幼儿园到初中各个学龄段,每个班级的容量已经达到极点,学生上学难、学校管理压力大的问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领导者的面前。

县长赵甲宏神情凝重地说:“让每个孩子有学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困难再大,都要攻克,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修建学校已迫在眉睫。陇县的各级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筹集资金,周密安排部署,拉开了新建学校的战役。

就在陇县人急得心里发焦的节骨眼上,千里之外的恒大人雪中送炭来了。

“恒大要在陇县建学校了。”消息刚传开,有人怀疑,有人期盼,说啥话的人都有。

然而,恒大人真的把建校的资金打入陇县校建账户,把建校图纸送到县长的案头……恒大小学建设是恒大集团结对帮扶的教育扶贫项目,也是陇县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的重点工程。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恒大老总徐家印指示:“要建就建最好的,建高标准、现代化的学校,让山里的娃娃开开眼界,享受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这所援建学校项目终于落地。该工程投资5000万元,占地40.85亩,总建筑面积约7867.76平方米,由恒大集团全额投资。

在项目前期工程阶段,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陈广驻扎在工地现场办公。崖边砌护、场地平整、原砖厂征用赔付等“拦路虎”都在县级领导的统筹协调下一一顺利解决。

县上主要领导出面,有关部门积极跟进,把建校之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他们紧密配合,打破常规,简化程序,现场办公,资料一经送达,立即审查,立马办手续,从未拖延。

工程立项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协调会。县国土局连夜出文件,很快审批了土地手续。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县住建局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理完结。

说起恒大小学的建设,绝对绕不过一个人———恒大集团驻项目现场代表刘兴旺。

工程开工后,刘兴旺就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建设之中,没双休日、没寒暑假、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三十出头的他,妻子生完孩子才3天,孩子长啥样他都没看清楚,就只身来到了陇县恒大小学建设工地,然后整整3个月没有回过家。工程主体浇筑时,为了保证浇筑质量,他白天黑夜地跟班监督,常常熬到凌晨三四点,眼睛熬红了,腰也累弯了,他顾不了这些,只为向陇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白经理,你得给刘工放几天假,让他回去看看他的宝贝儿子吧!”教育局主管恒大小学建设的孙少康对恒大集团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说。他从心里佩服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他自己白天工作再劳累再辛苦,晚上都还可以和妻子、儿女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刘工丢下那么小的孩子和需要照顾的妻子,吃苦受累,一心一意地坚守工地,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还真没办法,在我们恒大,干一件事就得有一份责任担当,主体封顶了,再让刘工回去好好地照顾几天爱人和孩子吧。”白经理的解释也让刘工多了份期待。

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恒大小学建设情况,工程建设期间多次来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县教育局局长石达凯、主管项目的副局长杨秀萍多次到现场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学校后面的护坡刚建成,陇县就突降大雨。杨副局长担心护坡会被大水冲垮,深夜冒雨到施工现场查看防护措施,待看到工地现场安全有序后才放心回家。

2020年3月12日上午,县委书记杜长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管社、县政协主席陈爱珍等领导专程来到恒大小学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

看了工程进展情况后,杜书记满怀期待地说:“恒大小学的建设在缓解陇县小学阶段入学压力方面作用巨大。施工单位要绝对保证工程质量,抓紧施工进度,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不能辜负恒大人对咱陇县的一片心意,要把恒大小学建设成为高标准、现代化的学校,确保今年9月顺利迎接第一批新生。”

4月初,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县政府赵甲宏县长来到恒大小学施工现场检查。赵县长看着粉刷雪白的围墙和高标准的操场,他高兴地对身边人员说:“恒大给咱建了这么漂亮的操场,咱要是能再建一个体育比赛看台,这样会更加漂亮,功能也更加完备。”有关部门及时跟进,立马启动了看台规划和设计,不到三个月,看台就建成了。

恒大小学建设于2019年3月27日开工,同年8月27日竣工,真可谓当代的“陇县速度”。

2020年秋季,学校正式开学,南河桥以西的南岸新城、玫瑰园等小区的510名学子兴高采烈地跨入崭新的学校。

新校舍包括一栋3层的食宿综合楼,1、2层是操作间和餐厅,3层是13间教师周转房和设备房;一栋4层1323平方米的教学楼,规划设置24个教学班,可容纳1080名学生。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科学试验室、自然试验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还配置有全新的电子书法教室。教室内都配备了先进的智慧黑板,既可以用传统的粉笔、水笔书写,又可以完成电子白板书写、批注、绘画、课件演示、多媒体文娱以及电脑操作,还可以顺畅地实现人机交流,使山里的娃娃破天荒地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的建成有效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压力。

学校校园全部硬化,84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配置6条300米环形跑道加100米直道及8人足球场。

恒大小学工程全部选用一流环保材料,教室内外粉刷,围墙全用真石漆,安全无气味。保温隔热材料用恒大专供的10厘米岩面板,冬暖夏凉。

除新建恒大小学外,陇县五年累计投资6亿多元,在县城新建了秦源小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西城幼儿园等11所高标准学校和幼儿园,使跟着父母进城的孩子一个不落地享受到了优质教育,家长们发自内心地为政府点赞。

随着县城一批学校的拔地而起,陇县又在农村打响了老旧学校维修改造的战斗,使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的校舍旧貌换了新颜。

天成铁塬小学硬件设施陈旧,教学用房安全系数不高,加之关山、老虎沟撤校合并到铁塬小学,学生人数激增,县镇领导把该校的建设挂在心上,多方争取资金,于2018年10月投资90多万元建成了900平方米的综合楼,于2019年7月又投资上百万元,砖砌护坡51米、操场软化1400平方米,便这所山村小学成为学生开心、老师安心、家长放心的育才家园。

八渡镇中心小学的改造也是于2018年拉开帷幕的。面对这所学校教学用房面积不足、办学条件落后的现状,县上安排了校安工程项目资金440万元,建成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各一栋;还争取市财政采暖专项补助资金23万元,安装了64台空调,解决了师生取暖问题。两个项目的实施使教育教学条件得到大幅改观,师生满意度显著提高。

五年来,陇县对城乡学校的老旧校舍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对危漏校舍进行了整体翻修重建,经排查,全县74所中小学校和24所公立幼儿园危漏校舍存在率为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陇县出现过三次建校热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普六”任务全面拉开,建校是重中之重,那时县上的财政还相当吃紧,连保工资都很难,哪来钱建学校呢?无奈之下,喊出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说起来,这个口号还很有鼓舞性,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农民们勒紧裤带,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毫不吝啬地拿出来支援学校建设,因为他们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不能让孩子再步他们的后尘了。人民群众与政府同心协力,建起一批土木结构的学堂,如今这些学堂都已东倒西歪,成为危房。20世纪90年代初,“普九”运动又搞得热火朝天,继续把“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喊得响亮亮的,与上次建校不同的是,国家出大头,农民出小头,上下齐心努力,又建起来一批学校,把土木结构变成了砖混结构,基本满足了教育发展的要求。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陇县再一次掀起了建校热潮,这次建校与前两次截然不同,钱由国家出,地由国家提供,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功能要完全符合国标要求,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宽敞明亮、坚固抗震的现代化学校在陇县大地拔地而起。如果说第一次建校是解决“有学上”(填补空白)的问题,第二次建校是解决“都能上”(全面普及)的问题,那么,第三次建校就是解决“上好学”(优质资源)的问题。

有人说,陇县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灿烂的笑脸是学生,群众相对更为满意的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