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操作流程
(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某患者面色苍白、呼之不应,立即请护士B呼叫医生,请护士C准备抢救车和除颤仪,请家属在病房外等候)
护士A:“王放,您怎么了?您能听到我说话吗?患者无意识。”(分别靠近患者左右耳,轻拍重呼)
护士A:“1001、1002、1003……1007,患者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消失,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现在时间是××。”
(颈动脉波动处为喉结旁开1~2指,护士数动脉波动的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情况,且时间保持在5~10s)
护士A:“为患者背部垫按压板,患者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身体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护士一边评估一边松解患者衣裤)
护士A:“按压点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第一个循环01、02、03……30。”
(按压要点:①操作者手臂与患者胸廓垂直,双臂伸直,不弯曲,用腰部力量按压;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每个按压循环为15~18s;③按压深度为5~6cm;④每次按压保证胸廓回弹)
护士A:“患者颈椎无损伤,清理鼻腔分泌物,检查口腔无义齿,清理口腔分泌物,用仰额抬颏法打开气道。”
(①充分打开气道;②包住患者口腔防止漏气;③送气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情况;④若有颈椎损伤的患者,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⑤一般送气量为见胸廓抬起即可)
护士A:“五个循环后评估患者复苏情况“1001、1002……1007,患者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面色、口唇、甲床恢复红润,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初步抢救有效,进行下一步生命支持。”
(按压和通气比为30∶2,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s)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护士轻轻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护士A:“王放,您醒了,您刚才发生了意外,我们对您进行了抢救,您不用担心,我们会一直在您身边,您现在好好休息,我们为您准备下一步治疗。”
(详细记录抢救时间、抢救过程及复苏效果)
相关专业知识
1.C-A-B:
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心电监护、急会诊、立即上报等;②尽早心肺复苏,着重胸外心脏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高级生命支持:a.建立高级气道;b.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3~5min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⑤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
2.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可以各项操作同时进行。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用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准备好除颤仪。
3.根据可能的心脏骤停原因展开施救。例如,医务人员在独自一人时看着患者倒下,应能认定患者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且出现须电击处理的节律,立即启动紧急系统,找到除颤仪并回到患者身边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除颤仪。但是如果是溺水导致的心脏骤停,应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大约5个周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4.胸外心脏按压要做到五规范:按压部位、正确手势、按压姿势、按压深度、按压频率。
5.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6.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7.胸外心脏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