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操作流程

三、操作流程

1.将患者的卧位调整为枕仰卧位,解开衣领、前胸衣扣及裤腰,并暴露胸廓。

2.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有活动义齿应及时取出。

3.开放气道:用仰额抬颏法打开气道。

4.连接面罩呼吸器囊及氧气,调节氧流量至8~10L∕min。

5.用EC手法将面罩扣紧患者的口鼻部,使面罩和口鼻部形成密闭腔,防止漏气。

(EC手法: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三个手指托住患者下颌,大拇指和食指按住面罩两端。“E”用于托住患者下颌,“C”用于紧扣面罩)

6.进行人工辅助通气,一手挤压呼吸器囊(按捏部位:儿童按捏呼吸囊的前1∕3部,成人捏呼吸囊的前2∕3部。儿童用的儿童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的气囊,成人使用的1L呼吸器挤压1∕2~2∕3的气囊,成人使用的2L呼吸器挤压1∕3的气囊),均匀、有节律地反复进行(频率成人10~12次∕分,儿童16~20次∕分),挤压球囊时间应长于1s,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按压,应尽量在患者吸气时挤压呼吸囊,将气体进入肺中,若患者有自主呼吸时,应按患者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注意无氧源时,应取下储氧袋及氧气连接管。有氧源时,需使用储氧袋,通气有效指针:胸廓起伏。吸呼比(1∶1.5)~(1∶2)。

7.挤压气囊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情况,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观察患者面色、口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正确开放气道,观察患者胃区是否胀气,若通气不畅或吹气容量过大会将气体挤入胃内,造成胃胀气,甚至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吹气容积太大及吹气次数太多会令胸腔压力增加,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排量下降。

8.遵医嘱,停用后取下简易呼吸器时,清洁患者的口鼻及面部,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予以氧气吸入,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

相关专业知识

1.操作时要确认患者胸廓的起伏,达到有效的通气。

2.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

3.了解简易呼吸器的组成:面罩、单向阀、呼气阀、安全阀、球体、进气阀、储气阀、氧气连接管、储氧袋。

4.简易呼吸器适应证:①心肺复苏;②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③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④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⑤运送病员,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

5.使用正确方法连接简易呼吸器,使其紧密、无漏气。

6.动作迅速、准确、有效。

7.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