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佛国岩老茶厂,叹旧时制茶劳力之密集

访佛国岩老茶厂,叹旧时制茶劳力之密集

文/张立柏

无论是佛国岩厂还是碧石岩厂,配套的占地面积甚至大过具体制茶的场所,可见武夷岩茶制作的劳动力之密集,所花人力之多。

佛国岩山门

在武夷本地朋友的热心带领下,顶着六月的烈日,我们从808县道边一个不留神定会错过的小道转进山中。这一带的地形与三坑两涧截然不同,山丘起伏相连,茶地成片顺着丘陵铺开。路过了弥陀岩,见到宽正平顶的岩山便是佛国岩,能看见农舍处即是始建于清朝中期的佛国岩茶厂。

佛国岩茶厂创建时期,武夷岩茶的消费重镇在闽南、潮汕地区,经营者也以闽南潮汕人为主,闽南潮汕人离乡过海去打拼都保持着日日饮茶的习惯,作为一个善于经商的族群,他们落地哪里,茶的营生也随之落在哪里。在武夷,他们较之“广州帮”甚至本地经营者“东家厂”更具规模和实力,形成了“下府帮”。

佛国岩附近茶地遇透明蝶

不同于现在只面对销售端的茶庄,“下府帮”经营的茶庄均为买下山头自产自销,全产业链运作。因此,那时一个茶庄的组成包括山岩,山里制作毛茶的岩厂,崇阳溪边茶输出地赤石进行精制和输出的茶行,以及国内外的销售点。为了赚取丰厚利润,“下府帮”茶商积极开拓购置茶山产业,实力雄厚的茶庄麾下更是拥有多个岩厂,能兼顾到三四座岩山的原料。

佛国岩茶厂便是“下府帮”当年置办的众多岩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