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气到经验,只有磨练

从运气到经验,只有磨练

聊天过程中,游玉琼不时揉揉眼睛,我看到她的眼角眼睑有些小红点,“这是茶尘过敏,这个头春做完再去看医生。”她轻描淡写。晒黑、熬夜、茶尘过敏……这些在游玉琼看来都“不算事”,最让她痛苦的是刚开始做茶时的迷惘。

通常,那时候的迷惘缘自“是不是做得不好”或是“制茶太难无法上手”的不确定。而游玉琼的制茶之路开始得倒非常顺遂。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科委与武夷山市茶科所开始做肉桂茶优质丰产试验课题,第一批区试试验的种植地点就在永生茶厂的双狮戏球基地。区试试验种植出来的肉桂茶,由当时学茶仅3年的游玉琼制作。

游玉琼

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一提到茶,游玉琼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对于我们做茶的人来说,茶就是生命,浪费不得。”

“做茶要有农民的体魄,技工的灵巧,艺术家的激情。”

评茶,是游玉琼和儿子方舟每天的“必修课”

“也不懂自己做的茶好不好,只是觉得挺香的,就拿去验收了。”验收时,审评组长张天福打出了110分的高分,而满分是100分。

“多出来的那10分哪来的?”

“太好了呗,只能加分。”游玉琼哈哈大笑。

茶业泰斗的加分,蝉联“茶王”让游玉琼开心,但无法消除她的迷惘。“这个迷惘期,大概有十来年。”她的迷惘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对茶的无法感知,做好做坏都认为是运气使然,“每天都只是在等待结果”。

不像现在,游玉琼通过鲜叶就可以预想出24小时后它们的状态,第二天只是来验证结果。游自称植物艺术家,她觉得自己是在创造,“每一天鲜叶经由自己的手变成一泡香气滋味优秀的茶”,她已经完全享受其中,不再觉得苦或者累。

从等待结果到验证结果,并不是因为“某一天把几十万的茶青做坏了”然后突然顿悟,又或者仅是做出某一泡好茶的启发。就是数十年枯燥艰苦的制茶生活里,“不断剖析,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到现在可以运用经验来控制这个过程。”

现在,游玉琼的生活里只有茶,“除了出差,其他时间都在厂里,也没别的地方去,朋友们都不跟我玩了。”原来游玉琼偶尔也跟老同学打打牌,但是经常出错牌,几次后便没人愿意叫她一起玩了。“打牌我记不住,但是我仓库里放了十年的茶有多少斤,放在哪个位置,我都清清楚楚。”说这些的时候,游玉琼滔滔不绝,整个人散发着光采。大概,人只有在谈论深爱并享受其中的事物时,才有这样的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