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心的是儿子也喜欢茶
几次冲茶间聊了不少制茶的旧事,她谈兴正浓,我们的话题也不再局限于茶了。按照“套路”,我得问问她的家庭。问题还没问完,她便哈哈大笑:“我先给你讲一个事。”
有一年,游玉琼被评为“三八红旗手”,电视台准备为她做一期节目,同时电视台给了一个剧本,大概有“家人无法理解她一心扑在事业上,争吵不断”的情节。“拿到这个东西我就傻了,没有的事你让我怎么捏造出来”,游玉琼说,“后面我跟电视台说,非得按这个剧本的话这个节目我就不做了,没法做。”
“说实在的,你每天这么忙,家里会不会有意见?”我还不死心。
“你自己问他。”刚好她的先生走进来,游玉琼说。
“意见?她把茶厂做得这么好,我怎么敢有意见。”玩笑过后,他认真对我说:“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非常难得的。你就让她做就是了,不存在什么牺牲、成全。再说,追求事业就照顾不了家庭孩子吗?你看我们儿子优秀得很。”
我才知道原来一直在旁边给毛茶归堆的年轻人就是游玉琼的儿子方舟。今年26岁的方舟刚从英国华威大学硕士毕业回国,学的是科学管理和统筹运行,回国后他正在尝试利用大数据把茶叶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模式化、标准化,让茶叶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游玉琼告诉我,方舟出国7年,每一天我们都通电话、视频,有时一打就一两个小时谈他的学业、他的生活,也谈我们茶行业里的大小事。每个假期他回来,我都带去参加茶博会、行业里的各种会议,让他了解茶这个行业。”
“是为了培养他接班吗?”我问。
“心里这么想,也盼着他毕业后能回来,但嘴上不敢说,要是他不肯回来,想留在外面,我们也尊重支持他。”游玉琼看着儿子时,眼神里满满的爱和自豪,“好在他自己也喜欢茶,在英国时也经常跟我讨茶喝,这让我很开心。”
“偷偷跟你说,我在英国一年就喝掉我妈妈20斤好茶。”方舟在一旁说。
“我去拿一泡金佛来泡。”聊开心了,游玉琼拿出她的看家好茶。而就在去拿金佛的过程中,她发现刚包装好的茶叶有压碎的现象,“在这里就碎了,去到消费者手中会变成什么样?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包装好的全部拆开来看,一定要了解清楚,碎了的不能卖出去,我们自己解决掉。”她一边吩咐员工,一边拿着金佛走过来:“小林你先喝茶,我去看一下。”然后,她马上切换为“严肃”模式,去查找茶叶压碎的原因,再一次把我“晾在一边”。
这一次,我已经没有刚进门时的忐忑。对于一个视茶为生命的茶人来说,这不正是她最真实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