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每年二三两足矣

好茶,每年二三两足矣

深入了解了茶的品种、山场和工艺之后,每个人心中都构建起了一套优质岩茶的造就法则。虽然这些法则各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成就一泡好岩茶之难—从天成到人力,过程中需要太多因素的一一到位。

当下,仍然是多数人不得章法在追热。于是,个别稀有好茶的名声就病毒式地传播扩散,原本不喝岩茶甚至不喝茶的亲朋好友都向你打听起某些爆款茶。于是整个岩茶价格都上扬,越好的茶幅度越大。最后,几年下来,一些单纯喝茶不做茶的岩茶老饕发现,喝着喝着自己反倒喝不起这些茶了。

好茶从来不多,唯一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少即是多”。做减法,放下对茶的贪多,少喝些,每年或许就二三两。不降低标准,依旧高要求,但避开热点,前提是珍视每一次的冲泡和品饮。听上去“鸡汤”,但如果对茶的态度是品茶,而不只是喝茶的话,每个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茶。待更多人以“少即是多”的方式去饮茶,冒充好山场的茶或许会少一些,农残或许也会少一些。热点茶价格水分拧去,普通茶因消费端水平的提高倒逼生产者提升品质进而合理提升价格。如此,顶级茶到普通茶的价格就会从目前陡峭尖利的金字塔形,回归为一个合理的金字塔。

茶使人沉静思考。物理层面上它含咖啡因,使人头脑清醒;精神层面上,茶爱好者在探微千变万化尝不尽的岩茶滋味时,每一次的专注品饮,都是一次短暂忘我的冥想,无数次“练习”叠加的总和,使人的沉静思考更加通透敏捷。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看其他问题都能更多出些通道和层次。

“山场签到派”计较的已经远不是正岩、半岩那么笼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