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岩茶手艺著书立传

为传统岩茶手艺著书立传

黄贤庚出身于制茶世家,自小在武夷岩茶产区水帘洞长大,家门口就是茶山。在“劳动光荣”的年代,十来岁的小孩就要开始干农活,烧火工、走水焙、砍山边……后来茶山归了集体,他到省城念书、工作,与岩茶也就若即若离了。每次回家,都会带点岩茶到省城与同学、同事分享,才知道岩茶是个好东西,至于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道道来。下放到家乡后,他虽然干的是“文字调度员”这种细活,要借助茶提神醒脑。由于经常写茶、说茶,就爱上这位“佳人”。再后来,黄贤庚继承了父母的茶山,重操旧业,除了做茶,更专注于茶山管理、采制和文化研究,在《岩茶手艺》之前,他已出版了《武夷茶说》,发表了《乌龙茶源于武夷山的考证及对茶文化的影响》《陆羽曾到武夷山》《“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武夷茶艺的思考》等多篇论文。

说起父亲黄瑞喜为天心寺制作母树大红袍,青间外面有士兵持枪站岗,说起小时候砍山边划破了手,走水焙被师傅狠狠敲头……童年的开蒙茶事总是令黄贤庚难以忘怀。如今,退休多年的他依然没有离开深爱的岩茶事业。茶季时到儿子的茶厂指导生产,平时到茶园里转转,撰写岩茶的文章,发表到自己博客、微博,和喜欢岩茶的年轻人交流。年过古稀的黄贤庚用手机用得特别溜,和他告别时,“来来来,差点忘了合个照”,他招呼我。我离开他家走到公车站时,一刷手机,他已把自己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还用软件做了图片拼接。照片里,老爷子哈哈大笑,旁边是他亲自种的白鸡冠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