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奇苑,风雨犹存

传奇奇苑,风雨犹存

安溪人林燕愈创立的奇苑茶庄(漳州林奇苑)可能是目前仍在经营的武夷老字号茶庄了,如今的经营者是林燕愈的安溪同村同族人林义涛。据他介绍,奇苑最初的兴盛与两个传奇的梦有关。

早年,武夷山原著民比较少,清康熙年间收复台湾后将沿海居民往内陆迁,所以当时很多沿海的闽南人迁到武夷山。沿海人思路比较活,知道武夷山是个产好茶的地方,便懂得在武夷山做茶。

清嘉庆初年(1795年),林燕愈辗转来到武夷山岩茶厂当雇工。行前,林燕愈母亲梦到在关帝庙替他求了个签,说:往北走,走到有“安”字的地方就安定下来,刚好当时武夷山就叫崇安县,他就定下来了。此后,林燕愈购置了武夷山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茶厂,积极开荒种茶。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到了林孝逸一代,林家在闽南创立了茶行,名为“奇苑茶行”。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五口通商将自家大门完全敞开,因此奇苑茶庄的市场很快延伸到海外。清末的时候,便在厦门设立茶栈为中转,将武夷岩茶运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地销售。民国初年,再在云霄县设茶栈,茶销漳浦、诏安、东山等地。

有一年,东南沿海爆发大规模瘟疫。当时林氏家族已经到了林心博这一代。大家都忧心忡忡,茶行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林心博每天都睡不好。一天晚上,他迷迷糊糊仿似看到老家西坪三安寨关老爷向他托梦,要他把茶行历年来库存下来的铁罗汉茶叶拿出来,救济灾民。林心博恍然大悟,第二天立刻行动,叫来下属各茶行开仓送茶。

果真是茶到病除。接受赠茶的人,不久就痊愈了;而没有染病的人,也因喝了这茶,一直身体健康,没有被病魔侵扰。老百姓纷纷赞誉这武夷铁罗汉神奇,更感谢奇苑茶行的慈善之心,让大家摆脱了这场灾难。

从此,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奇苑的茶不仅可以解渴做饮料,更可以治病保健康。1920-1930年代,奇苑进入鼎盛时期,奇苑茶庄开出的茶票曾一度作为银票,在闽一带商家店铺中流通。

1932年,奇苑的“三印水仙”成为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名牌茶。三印水仙选料均为卢柚岩的老丛水仙,卢柚岩这个山场日照时间比较少,“但茶性持久,是很特殊很有个性的茶”。为什么名为三印?林义涛也向一些在奇苑茶行做过的老人打听,没有人能说出个大概。他根据自己在武夷山做茶的经验推断,当时都是纯工手做茶,量多的时候就得分给不同的包工头做,可能通常是三家以上来接手,每年做出来就会分等级,前三名的老丛就拼在一起,三印则应该是盖了三家包工头私印印章的茶票。

1952年公私合营,林奇苑、漳泉苑等三家老字号合并为厦门(外贸)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文革”时,林氏在武夷山的田契地契都被没收烧毁。20世纪90年代初,奇苑总行旧址厦门海景大厦拆迁时,还赔付了长青路上整整两栋商品楼给林氏堂兄弟家族。

改革开放后,林氏家族老人打算重新联系武夷山的旧族人将奇苑的老字号复兴起来。而林义涛从1997年便开始在武夷做茶,遂主动要求承担这件事。大家一边寻找武夷山的林氏族人,一边动员安溪族人将家里的老东西都找出来,包括田契地契、账本,甚至清代时装茶的锡罐、木盒包装等。其中有一个160年的茶箱,被当地一位小脚老太太捐出来,原来老太太的先生是奇苑的总账房,这个茶箱因为精美被老人一直当首饰盒在使用。

2010年百年奇苑的品牌真正开始运作,林义涛希望奇苑的出品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不变,无论是从老人那儿打听到奇苑的核心制茶工艺,还是当年的包装都要一并传承下来。如今品牌在武夷山有一个加工厂,未来打牌准备做一个全流程的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