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只是名丛一种,千年岩茶品种丰富

大红袍只是名丛一种,千年岩茶品种丰富

大红袍作为武夷茶千百个茶名中的一个名丛,曾在民国时期名扬四海。殊不知,它只是浩瀚与精致绝伦的武夷茶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在当今大红袍家喻户晓而武夷岩茶鲜为人知的社会环境下,也庆幸它彼时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作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曾在世人眼中散发的神圣光芒,引导人们开始关注大红袍这一光环背后,深深扎根在碧水丹山里的武夷岩茶。

大红袍被当作武夷岩茶的代名词,其实是混淆了它与“武夷岩茶”之间的概念,最后落下了这个“真假”之病,很是麻烦。如果“大红袍”只能是某一个优秀茶树单株品种的名称,那么“武夷岩茶”则就是武夷丹山碧水之中无数个优秀茶树单株品种的全部,一个“岩”字,就足以窥探了武夷千年茶史。当我们更多了解武夷岩茶的历史文化,同时拥有了更强大的民族自信时,“真假大红袍”就不再是个事了。

如果我说“武夷岩茶”早已扬名千年了,一定很多人笑我。是的,“武夷岩茶”是世界乌龙茶的鼻祖,若论乌龙茶工艺的形成,它的确是在明末清初之时,若论“武夷岩茶”叫法的出现,也许只是清朝时期的事,如此说来,也不过400年,何来千年之说?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中进行炒茶、揉茶的工作间,由当地茶企博物馆复制供展览参观

武夷岩茶中的“岩”字,显然不是指称乌龙茶的制茶工艺,这个“岩”字形象地指向了“武夷碧水丹山”这一方茶源地理。在这一方茶地之上,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朝历代的武夷茶尽显风流,他们呈现出不同历史时代下的制茶工艺以及丰富多彩的茶名与品种。

它经历了蒸青绿茶、团茶、炒青绿茶、乌龙茶等制茶工艺。它出品了唐代的研膏、腊面,宋代的粟粒、龙团凤饼、铁罗汉,元代的石乳,明代的探春、先春、紫笋、雨前、松萝、白鸡冠,清代的不知春、肉桂、老君眉、大红袍、水金龟等一系列以各种方式命名的美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