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和鼎是孪生兄弟,其实它们是同一器型,只是似乎称鼎的,都是庙堂之器,而民间用的多叫铛。铛基本就是两耳三足器。到了南北朝就衍生出有方便倒水的流的三足器。唐宋时期,又出现无耳有横把手的三足铛,在此基础上出现三足去掉的铛,称为无足铛或折脚铛,和最早的铛的造型可以说已经毫无关系,但依旧称为铛。有足、无足的、有流的、无流的铛,在宋代时期同时存在,有三足的方便野外随地起火烧水,在宋代李公麟的画中可以看见,而无足铛一定得借助炉子使用。闽北出土的陶瓷、铁质铛很多,也出土精致的铜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