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品不尽的细分山场
2025年10月31日
叹品不尽的细分山场
不止时下正热的肉桂,水仙也同理。两个品种都被广泛种植,武夷山任何边边角角不会让这俩缺席。因此,不止“牛肉”、“马肉”,各路肉桂纷纷冒出。“山场签到派”在这一波肉桂热背景下,对山场差异的好奇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武夷山号称“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无岩不茶”,每一处景观都不一样,“山场签到派”如那些励志要周游列国的人一样,也想遍尝岩茶各山场的风味。他们可能会循着喝到的某一泡难忘的肉桂或水仙,追溯回对应的山场,要对孕育出这泡茶的周遭环境一探究竟:它在岗上还是坑底,它的土壤如何,它背阴还是朝阳,它每日能照到多久日光,周围都有些什么植被……以这种山场差异化探究岩茶,“山场签到派”计较的已经远不是正岩、半岩那么笼统了,也不只是慧苑坑、马头岩这样的大范围,而是详尽至三花峰、桃树窠、横窠、猫儿石等,这些不太为人所知更微小的山场。
山场签到派在喝不完喝不尽的岩茶山场中,通过了解茶的生长生态,顺便能学到些地质学、生态学、土壤学、气候学的常识。
论栽培之讲究,工艺难度之大,耗时之持久,所需人力之多,岩茶几乎当仁不让,但少数抱有旺盛好奇心的岩茶爱好者还是要亲自“入坑”。因此,每年岩茶采制季,都有一小拨儿人候鸟一般定时“飞”到武夷山,他们未必做茶生意,只是怀揣对武夷岩茶的诸多疑惑,来这里亲历亲为,有的甚至定居扎根武夷山了。
比如当面对一款固定山场、固定品种的热门茶,竟出现山场气息、品种气息都不一致的表现时,有人便索性亲自进山采购原料,找来靠谱师傅,全程监制,以此验证结果。
也有人为了验证自然农法,租下一片茶地践行自然农耕,甚至索性将茶野放。还有人从野放菜茶中发现有突出特性的单株,取来小规模试验,制成毛茶验证品质。品质意外优秀,就干脆找个合适山场进行扦插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