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九分天地造化,成一席岩骨花香
2025年10月31日
借九分天地造化,成一席岩骨花香
文/阿蛮
摆席地点
鬼洞,位于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是一条西北向由低到高的幽邃峡谷。由于地势的独特性,风在此只进不出,使得风贯谷内形成回流“呼呼”作响,加上光照较少,温度极低,故谓之“鬼洞”。
案
内鬼洞外悬坡下的一块苔藓丛生的岩石。石分两层,顺势而为,以盖碗居上,三才杯居下,共协而成既区别,又统一的茶道“主”、“客”关系。
茶器
白瓷盖碗三件套,于天心永乐禅寺僧人处借得。
茶品
2013年黄观音岩茶,由手工制茶人阿炜所制。

鬼洞不是洞,而是一条狭长幽深的峡谷。
早就听闻鬼洞的传说,不仅是这个颇具“标题党”意味的称谓,还有生态环境之卓越与神奇—鬼洞是保存最原始和完整的茶树品种基因库,更是武夷山茶树品种数量与种类最齐全的名岩名丛保护区。
此地几乎都是菜茶。菜茶,意为野茶,区别于人工繁殖扦插出来的品种单一、性征固定、质量统一的商品茶,在品种难以辨识的情况下,唯有采取笨办法,随手摘了叶子就嚼。
五步之内的茶叶,至少吃出三种变化。记忆最深的一叶,初入口极其辛辣,几乎要把眼泪逼出,可是不过30秒,一股极其汹涌的回甘之气冲口而出。之后我便不再试吃其他叶子,这爽烈的滋味在口中留存了一个多小时。
另一个印象极深的是此地的山岩,仿佛通灵。植物茎脉漫岩密布,就近去看,表皮细薄透明,仿佛能看到里面水分的输送和流动,正如人的血管;山石不断有水渗出,一股一冒,像是人体在呼吸排汗,实在令人惊叹。
至于鬼洞的茶,这样的生态原料好是一定的,我不敢说诸位在市面上买到的鬼洞茶一定是假的,可是你看这四亩不到的小山脚,各类野树杂花兼有密布的生态环境,能产多少茶,又有多少茶可以进入市面流通,就交由诸君的常识和逻辑来判断了。

鬼洞是保存最原始和完整的茶树品种基因库,更是武夷山茶树品种数量与种类最齐全的名岩名丛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