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山茶也能拿奖

外山茶也能拿奖

眼前的刘国英清瘦干练,他笑称瘦是因为“喝茶、熬夜、抽烟”三管齐下。不到50岁的年纪,从事茶行业已近30年。谈起做茶的经历,刘国英一改他的谦逊:“我做茶很早就出名了。”

1987年,刘国英从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武夷镇农技站。当时武夷镇九龙山茶场刚成立,求贤若渴。作为站里唯一一个茶叶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刘国英马上被抽调到九龙山茶场。九龙山地处外山,外山茶品种、制作工艺再好,始终做不出正岩茶的岩韵。“说实话,心里很失落,但能怎么办?来到了就做下去”,刘国英说,“在我的字典里,干一行就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才干一行。”

很快,刘国英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出在摇青上。摇青是岩茶制作的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证“绿叶红镶边”以及香高汤浓的特点。当时茶场里使用的是刚普及的综合摇青机,没有人会操作,请来的江西师傅不懂却硬着头皮上,最后晕倒在密封缺氧的摇青间里。刘国英决定自己学习并教茶场员工规范使用摇青机,“当年用摇青机做出来的毛茶超过了往年手工摇青时的水平。”

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九龙山茶场的茶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荣誉。据说,当年一位老茶师喝到九龙山送审的茶,评价是“这茶虽然山不好,但是做工好”,当知道做茶的刘国英不过二十出头时,连连感叹“武夷岩茶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