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是盏的配套,一只盏并不配固定的托,托的作用就是防烫。《资暇录》载代宗建中年间丞相崔宁之女发明的,说最早是用蜡来固定盘上的圈。一看就知道是个荒诞不羁的故事,托为了防烫,而蜡有见热就融化,可知故事编得漏洞太多。其实托这种器型,在南朝就很流行,一个盘,中间高起一圈,把碗放在上面,端的过程防滑防烫。到了宋代,托也分化得很细,茶盏的茶托,酒盏的酒台子,还有继承南朝以来造型的劝盏等。托的材质除瓷质外,金银铜的也都有,但最有特色的当属漆木器的茶托。用黑釉盏,全国各地基本都在烧制黑釉盏,其中建窑的兔毫盏是最出色的,现在所见盏外底有“进盏”、“供御”款的,基本上是当时为朝廷定制的。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说兔毫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