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茶才有那么多的包容性

只有茶才有那么多的包容性

茶从汉代到现代,从喝茶的方式到茶的道具一直在转变。喝茶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在日本,他们把茶一直传承到现在,以至于有些人以为茶道、香道都是日本才有的。

台湾一方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又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多重文化的融合、交织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比如说茶席、双杯的运用。

林慧峰在温哥华呆了8年后,回到台湾看到喝茶的人都很摆谱,就想办一个展览,“我就想呈现。因为喜欢茶,对茶就有一定的看法、见解。”喝茶是有很多方式,有些是很平民的,不一定要穿什么服装,摆什么道具。

名为“茶事茶室—爱茶人的茶器物与茶空间”的展览,林慧峰邀请到三个爱茶人。一位是教育家,他的茶桌是一个很旧很旧的、上面刀痕昭昭的猪肉贩子的剁肉板;一位是画家,也是茶的玩家,还做壶;一位是茶界的前辈,讲究剑法与心法相融合。三个空间,感觉很不错。“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要把茶拘束在一个什么样的范畴里,它可以讲玄虚,可是玄虚需要落实在你的整个生活方式,哲学和美学里”。

林慧峰缓缓讲述着,进门时舒缓喜悦的小提琴曲已经奏完。当我起身告辞,一段中国戏曲的唱腔响起。我此刻意识到紫藤庐的另一个名字叫“无何有之乡”,表面上说什么都没有,但其实在这里孕育生长了很多东西,吸引着华夏文化的倾慕者不断前来探望,在精神上融合,又萌发出各种生机勃勃的新样式,滋养着遍布大地的年轻人的精神与灵魂。

1.随着跟紫藤庐一起成长的朋友慢慢步入中年,盘腿而坐对他们已经变得不容易了
2.2008 年后茶馆楼下变成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个艺廊,可以办画展、文件展、纪念展等,基本都是林慧峰自己当策展人
3.在林慧峰看来,喝茶是有很多方式,有些是很平民的,不一定要穿什么服装,摆什么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