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庐可以复制
2025年10月31日
紫藤庐可以复制
位于新生南路的这所茶室最初是台湾海关总署署长周德伟的宿舍。1981年,周德伟之子周渝先生将此正式命名为“紫藤庐”,正式改为茶馆,从此这里便成为茶人的“圣地”,被誉为台湾茶道的源头。
迄今已有35年历史的茶馆,有自己的经营之道。“你可以说它不专业,你也可以说它很人性化、很亲切、很文化,反正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模式。”拿着真金白银的创投公司找到林慧峰,希望紫藤庐像Starbucks那样,把品牌做大,做成国际品牌,天天开花。也陆续有一些想发展茶的事业的年轻朋友问林慧峰,紫藤庐能不能像Starbucks那样复制?
紫藤庐是一个有文化性的一个地方,这与它的历史相关,“谁在做,就长成谁的样子,今天我做,可能就有我的风格,改天你来做,就会有你的想法、你的感觉,甚至你的热情,它会在这里面展现出来。”它不是我们传统认知的商业模式,但是它可以复制吗?如果能,要怎样复制呢?
“一定要在地化,”林慧峰说。紫藤庐要是开到北京去,就绝对不能是台湾的样子,可能去北京演绎北京的传统及在地文化,但这个空间“精神的内核是一致的,只是要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人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展现,这是一种联结,这是一种复制。”陈设好不好看,林慧峰觉得没有那么重要。陈设可以很现代,可以很古典,也可以中西混搭,还要有一种自由的氛围,要有包容性的,然后有艺术性,有美感,要让人家走进来很放松。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在台北市这样一个角落,这个老房子竟然还是一模一样,没有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