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小吃
摄影/YUYU
武夷山的小吃可能颜值算不上第一,但风味别具。

饴子
武夷山方言发音:“咦解”或“移解”。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之为鬼节,这天傍晚,当地人有给故人点红烛、烧纸钱等祭拜习俗。而在厨房,家家户户都在烹制武夷山中元节特有的美食——饴子。制作时将充分浸泡的糯米磨成米浆,为了防止米浆蒸熟后过粘或过硬,可适当地掺入籼米。饴子通常有甜或咸两种口味。
孝母饼
顾名思义,孝母饼是一款为孝敬母亲而制作的饼食。相传为朱熹发明,朱子奉母至孝,远近闻名,其母喜食他亲手做的汤饼。朱子每次出门远行游学,都要亲手制作大量的汤饼贡奉母亲,漫漫长日,以慰老母思儿之情,乡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饼奉母,教化子孙,乡人遂称此饼为“朱子孝母饼”。朱子孝母饼制作考究、用料精良,以当地所产之莲子、板栗、槟榔芋等为原料制成,清香可口、滑而不腻。

清明
清明粿也叫鼠曲粿。清明粿在春季的时候制作食用最佳。采摘鲜嫩的鼠曲草捣烂(平时大部分用艾草来做),取用草汁和入米浆,蒸熟,包上香菇、笋丝、肉丝、腌菜等制成的馅,做成绿色的大饺子。武夷山的清明粿馅料饱满,粿皮有弹性,有些小摊还会将蒸熟的清明粿再煎一下,这样吃起来更加香脆可口。


笋饼
笋饼是武夷山农家常见美食,味美、香浓,独具地方特色。笋饼制作流程:先将春笋去其笋衣,后放入锅内煮5-6小时,待熟后捣烂,再按比例配上米粉、糯米粉、红酒糟、辣椒粉、食盐、葱头、味精及香料等一起倒入笋泥中搅拌均匀,入锅蒸熟,待冷却后捏成圆饼再晒干或烘干。食用时切成薄片,用油煎一下,或者搭配蔬菜、肉类下锅一炒即可,也有人喜欢直接吃,但单独吃味道偏咸。
千层糕
千层糕在武夷山被称作为——九层糕,因糕点有九层而得名,也常被叫成层层糕。九层糕主要原料有:籼米、咸菜干、五花肉丁、葱花、香菇。九层糕多切成菱形,这样外形即美观又小巧,吃起来也较为方便。每到重阳佳节,武夷山市民虽不会家家户户都登高远眺,但大多数家庭都会亲自蒸上一锅九层糕,给邻里、亲朋好友赠上一大碗,相互品尝,预祝彼此家庭和睦团聚,事业节节高升。

光饼
光饼的由来相传和戚继光有关。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现在在武夷山星村镇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卖光饼的摊子。其制作方法是:面粉和好发酵后,掰成若干个小面团,将肉沫葱馅放入其中,再揉捏成饼胚,在饼面上戳几个小孔,过水后将饼贴在烘烤的火炉壁四周,5分钟后即可出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