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影响世界

武夷茶影响世界

武夷茶进入世界市场后,其出口量远超丝绸、瓷器、香料等传统大宗贸易商品,徐晓望在《清代福建武夷茶生产考证》中写到:“在五口通商之前,武夷茶已经取代生丝成为中国出口最大宗的商品,每年为中国带来1000多万银元的贸易值。”

与此同时,武夷茶的输出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689年,英荷战争中获胜的英国人首次泊靠厦门港收购武夷红茶,摆脱荷兰的限制并垄断了欧洲的红茶贸易。茶叶消费激增,白银大量外流,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政府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引发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17世纪末,波士顿商人开始贩卖武夷茶。1773年,英国殖民政权为增加利源,实行“茶叶法”,抽取过重茶税,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342箱茶被倒入海中,此事件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武夷茶传入欧洲后,喝茶在上流社会已成风尚,文人雅士创作了赞美武夷茶或借以抒情的诗歌。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在其长诗《唐璜》(Don Juan)中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红茶……”英国人对武夷茶的狂热也衍化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下午茶,正如一首歌谣所唱:“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为茶而停。”如今,下午茶成为最能代表英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武夷茶东渡日本,在日本茶道中留下深深的影子,如今茶室爆款书法作品“禅茶一味”,正是中国茶禅、日本茶道甚至韩国茶道的源头。武夷茶穿越茫茫戈壁荒凉大漠,来到俄罗斯,温暖俄罗斯人漫长寒冷的冬日。1923年,马雅可夫斯基在一首诗歌中赞道:“一切东方人,心里乐开了花,骆驼运来了武夷茶”。“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自不用赘述了。当年从福建、广东下南洋的华工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后,烧水泡茶,在浓浓的茶汤中缓解辛劳和思乡之苦,他们喝的通常是重焙火的武夷名丛铁罗汉。如今,东南亚马来西亚一带仍是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出口地。

生长于山上的武夷茶,经由流动的水,走出大山。山和水的矛盾,也是福建这片土地本身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却哺育了福建人面向海洋的开放性格,敢于下南洋、出海过番、通商移民的福建人,带着武夷茶,流向世界,支撑起了世界茶产业的一个庞大体系。

十九世纪晚期一座茶叶包装厂内景(图片来源:翻拍自《武夷茶经》)

注释

1.江淹(444—505年),南朝著名文学家,他被贬黜到福建浦城(该县与当时的崇安毗邻)时游览武夷山,留下这样的文字:“地在东南峤外,闽越旧境也。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

2.下梅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以东,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为武夷山的茶市,盛极一时。

3.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署《恰克图条约》,确定恰克图为两国商人互市地点,边界分设中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