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要争先

处处要争先

认识周国庆是在一个朋友的饭局,彼时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衬衣,衣服被肌肉撑得紧绷绷的,点烟、掸烟的时候,小臂上的文身触目而清晰。朋友介绍道,“这是我的老大哥。以前做过旅游接待办主任,对武夷山人文风情、轶事掌故非常清楚。”

“你好。”一只相当有力的手掌握得我生疼。

酒过三巡,发现老周确是个妙人,而且是一个处处争先的妙人。“可以说,我是武夷山第一代导游咯。那时候大概是1976年,武夷山的旅游还没搞起来,只有一些很懂玩的大人物才知道要来这里,星村码头得天独厚,我们这帮小孩最先发现商机,那时候我就敢叫3块钱带你玩一天,我为什么敢这样说?懂的故事多呀!”老周说起当年听故事的情景还颇为自得。

告别了“不太挣钱的导游”职业后,老周在武夷山针织厂当工人。在国有经济还比较蓬勃的20世纪80年代,工人可是个很受艳羡的职业,针织厂又是当时最大的工厂,光女工就400多号人。

“你知道,女孩子一多就很招惹流氓,肉多了就有苍蝇来啊,苍蝇来了就要有苍蝇拍啊。于是我就被选中了。我是保安队队长,带领厂里十几个男孩子每天跑步、压腿、练拳。远近闻名都知道这里有一个护厂队。”

老周坦言他从小嗜武,学过六合拳,爱读《武林》杂志。办公室里一部电话,一台办公桌,一面墙上挂满刀枪剑戟,从硬的到软的,从九节鞭到双节棍应有尽有。“不管会不会用,至少派头是在那儿啦。”

老周在星村镇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名人,我们一路走着,不断有人上来打招呼,言必称“老大”。老周说,他之所以在这儿有一两分薄面,所依凭的不过是两点,正义感和讲义气。

“这棵树永远都会感谢我,是我把它救活的。”老周指着路边的一颗大约要四人环抱的老树说道。树上挂着一个保护牌,保护等级二级,树龄317岁。当年老周就在附近的二楼当旅游接待办主任,有一天看这棵树的叶子不停在掉,估计不出一星期就要掉光。他立马给农林局打电话,农林局说应该由公路局负责。给公路局打电话,公路局推说是街道办负责。给街道办打电话,街道办说该农林局负责。

各部门推了一星期,老周坐不住了,便给市长办公室写信,痛陈厉害,强调这棵树的文物历史意义及不可不救的现状。当时市长也“英明”,第二天就找来了专家成立了工作组,过来一看,不得了,下面根部已经全被虫蛀了,再给它们吃几天这棵树真的要吃死了。经过大费周章的抢救,才有今天看到的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