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矜贵,论泡出售

从来矜贵,论泡出售

岩茶注定是价格昂贵的。景区内就那么70多平方公里的有限面积,景区外的原料,是不会被精明的岩茶爱好者认可的,而他们又是岩茶最坚定和最具支付力的消费群体。岩茶的制程耗时短达三四个月,长达半年,简直直逼炼丹。如此一来,岩茶无理由不成为均价最贵的茶类,破千元一市斤的价格在武夷岩茶中比比皆是,且只算得上是平常尔尔之茶。

所以在销售端不少岩茶是可以论泡卖的,一泡即一次冲泡所需的投茶量,通常是8克。一泡8克的茶就这么装盛在小孩巴掌大的一个小袋子里。就这么一泡茶,从不超过10元一泡的,到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一两千元一泡,极尽珍贵奢侈。也因此才会有特地奔走异地,只为去品尝一泡茶的举动。

于是在武夷山,人们以茶待客时,通常是秀气地拿出一小袋茶,配合着连取茶的方式也都是秀气的—一款复古手工剪刀,以一种“武夷开口”法剪开。手工剪刀看上去很精巧复古,大小与小袋的茶极其相称,几乎是一款“叫好又叫座”的剪刀,因而成为武夷爆款,到处都能见到。开袋的方式并非“一”字一刀剪,而是把袋子口剪成个圆弧,动作娴熟自如,圆弧均匀,不练一练似乎也是难做到的。问起为何要将口剪成这样,似乎说不出个所以然。

而这种论泡出售的方式并不是如今才有,在南洋、潮汕等旧时岩茶的消费重镇,有一定年纪的人尚清楚记得过去以纸包裹的小包茶,即是一包冲一泡茶的分量,甚至一些现存的老茶中仍然能看到这样的包装。

大概也只有岩茶才能论泡来卖。从生产端来说,其总体产量的有限性,被细分了产地和品种后小品类的稀有性,加上颇费工夫的炮制,都使它难成口粮茶。从消费端来说,岩茶的消费者几乎是所有茶客中最善品茶辨茶者,因而才能一两泡茶的量,都足以令他们对一款茶读出些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