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主要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 新生儿红细胞数量较多,红细胞寿命较短,每天产生的胆红素为成人的2倍多。其他来源的胆红素也较多,如来自于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如肌红蛋白、肝内游离血红素)和尚未成熟就在造血器官中被破坏的红细胞。

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胆红素与血液循环中的白蛋白联结后运送到肝脏,与肝细胞的可溶性配体蛋白(Y、Z蛋白)结合,进入肝细胞。新生儿肝脏配体蛋白较少,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不足 未结合胆红素被运送到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ridinediphosphate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结合胆红素。出生时UGT的活性不足成人的10%,这是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出生后UGT活性迅速增加,至6~14周达成人水平。

4.胆红素排泄能力不足 成人的结合胆红素被肠道细菌还原成尿胆素原和尿胆素后排出体外,很少被肠壁吸收。而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不利于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和尿胆素排出体外。

5.肠肝循环特点 由于肠道菌群未建立,新生儿肠壁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后又被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加重胆红素代谢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