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2025年11月03日
二、发病机制
肥胖的病因复杂多样,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相关因素如下。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肥胖的早期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显示肥胖家族史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一方肥胖其子女约有40%肥胖;如果父母双方均肥胖,其子女有70%~80%的概率出现肥胖。此外,目前发现有超过600种基因、染色体上的区域异常与肥胖的产生有关,但其有一定的种族特异性。
2.饮食因素 是肥胖产生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热量摄入过多与肥胖的产生有关外,人体合成代谢或能量利用率高在某些肥胖个体的形成中也起一定的作用。食物的成分,特别是高脂饮食与肥胖的产生关系十分密切。此外,人工喂养较母乳喂养者更易肥胖。
3.行为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肥胖相关因素中,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增多以及运动减少、久坐等行为因素最为重要。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运动及热量消耗减少。而肥胖导致日常的活动更加缓慢、慵懒,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4.出生体重 出生前营养过度会导致儿童出生后肥胖。研究显示,后天肥胖发生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加。
5.孕期吸烟 孕期暴露于吸烟环境使胎儿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出生后对食物及能量需求增高,进而引起肥胖。
6.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经济、文化和种族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肥胖的发生可受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通常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水平越低,其子女肥胖的发生率越高。
7.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