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与处理
1.抗感染治疗 大多数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需应用抗生素治疗。
(1)轻症肺炎:可在门诊治疗,口服抗生素治疗。
1)1~3月龄患儿:常见沙眼衣原体、病毒、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30~50 mg/(kg·d),tid,口服;克拉霉素15 mg/(kg·d),q12 h,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次),qd,口服(连服3天,停药4天为一个疗程)。
2)4月龄~5岁患儿: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主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首选阿莫西林20~40 mg/(kg·d),q8 h,口服。也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口服(9月龄~2岁,114 mg,q12 h;3~7岁,228 mg,q12 h;8~12岁,342 mg,q12 h;年龄>12岁,456 mg,q12 h)、头孢羟氨苄[30~50 mg/(kg·d),q12 h,口服]、头孢克洛[20~40 mg/(kg·d),tid,口服]、头孢丙烯[15~30 mg/(kg·d),q12 h,口服]、头孢地尼[9~18 mg/(kg·d),tid,口服]等。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作为替代选择。
3)年龄>5岁患儿:主要病原体除肺炎链球菌外,肺炎支原体为常见病原体,可以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起病急、伴脓痰,应怀疑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可联合阿莫西林口服。
(2)重度肺炎:应住院治疗,多选择静脉途径给药。可以首选下列方案之一。
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1)30 mg/(kg·次),q6~8 h,或氨苄西林/舒巴坦(2∶1)25~75 mg/(kg·次),q6~8 h。
2)头孢呋辛50~100 mg/(kg·d),bid或tid;或头孢曲松50~80 mg/(kg·次),qd;或头孢噻肟50~100 mg/(kg·d),bid或tid。
3)怀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者,选择苯唑西林25~50 mg/(kg·次),q6~8 h;或氯唑西林12.5~25 mg/(kg·次),q6~8 h。
4)考虑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肺炎,可以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3)病原体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4)抗生素疗程: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3~5天,一般平均7~10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3周,总疗程6周。
2.对症治疗
(1)氧疗:鼻导管给氧,经湿化的氧气流量为0.5~1 L/min,氧浓度不超过40%。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 L/min,氧浓度为50%~60%。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吸痰,雾化吸入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3)退热:物理降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4)镇静:10%水合氯醛0.3~0.5 ml/kg灌肠或口服;地西泮0.1~0.3 mg/kg肌肉注射(简称肌注)。
(5)祛痰止咳:氨溴索15 mg/d,qd,静脉滴注(简称静滴),3~5天。
3.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
(1)心力衰竭
1)吸氧。
2)镇静。
3)强心。毛花苷C(西地兰):年龄<2岁,0.03~0.04 mg/kg;年龄≥2岁0.02~0.03 mg/kg。首剂用总量的1/2,余量分2次,q8~12 h后使用。地高辛:年龄<2岁,0.04~0.05 mg/kg;年龄≥2岁,0.03~0.04 mg/kg(总量≤1.5 mg)。首次洋地黄化使用总量的1/3或1/2,余量分2次,每隔8小时给予。洋地黄化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予维持量。每日平均维持量为1/5洋地黄化量,分2次应用。
4)利尿:呋塞米每次1~2 mg/kg,肌注或静脉推注(简称静推)。
5)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0.3~0.5 mg/(kg·次),静滴。
(2)中毒性脑病
1)镇静止痉:10%水合氯醛0.3~0.5 ml/(kg·次),灌肠;或地西泮0.3 mg/(kg·次),肌注或静推。
2)降颅压:20%甘露醇0.5~1 mg/(kg·次),静推,每4~8小时可重复;呋塞米1~2 mg/(kg·次),静推。
3)抗感染:地塞米松0.25~0.5 mg/(kg·次),静滴。
4)头部降温。
(3)中毒性肠麻痹
1)腹部热敷、禁食、胃肠减压。
2)酚妥拉明0.3~0.5 mg/(kg·次),静滴。
(4)脓胸和脓气胸:应及时穿刺引流或胸腔闭式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