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与处理

七、治疗与处理

1.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早期、足量、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所选药物应为杀菌剂,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疗程适当,注意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药物选择

1)病原未明时:根据季节及患儿年龄估计可能的病原菌,尽可能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可选择抗菌谱广、血脑屏障通透性好的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1月龄的患儿首选万古霉素+第3代头孢菌素,待病原菌明确后再根据不同病原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酌情调整抗生素。

2)已知病原菌: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表18-1)。

表18-1 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选择与疗程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常见致病菌引起的无并发症的化脓性脑膜炎无需反复复查脑脊液,仅需在临床症状消失、接近疗程结束时复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疗程已足、临床症状消失、热退1周以上,脑脊液完全恢复正常后可停药,反之则需继续治疗。

鞘内注射抗生素的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只有难治性病例方可考虑。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颅内炎症粘连等。通常使用地塞米松,0.6 mg/(kg·d),分次短期静脉应用。

3.对症和支持疗法

(1)降颅压、退热、止惊等对症治疗:20%甘露醇、甘油果糖用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注意热量和液体的供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于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给予血浆或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

(3)对急性期患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状况及各项生命体征。

4.并发症治疗

(1)硬膜下积液:少量硬膜下积液不需要处理,积液较多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或局部刺激症状时,应进行穿刺放液。

(2)脑室管膜炎:除静脉采用敏感抗生素外,还可向侧脑室插入导管,每日或隔日注入有效抗生素,至脑脊液培养阴性和常规化验接近正常。

(3)脑积水: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随访头颅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4)脑性低钠血症: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根据血钠水平酌情补充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