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AURI,但以病毒多见,约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过度疲劳、着凉或缺乏锻炼、居住环境拥挤、大气污染等均是AURI的诱因。特应性体质儿童易患AURI,而其鼻炎症状又常易与AURI相混淆。

2.上呼吸道解剖特点与致病

(1)婴幼儿鼻腔较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致呼吸和吸吮困难。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致鼻窦炎。

(2)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鼻咽部感染易波及中耳,引起中耳炎。

(3)咽部较狭窄,方向垂直。至1岁末咽扁桃体逐渐增大,4~10岁达发育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婴儿扁桃体炎少见。

(4)喉部呈漏斗状,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黏膜娇嫩且富含血管及淋巴组织。感染加重时致喉部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