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与处理

七、治疗与处理

1.饮食管理 食物过敏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回避过敏食物。回避过敏食物的同时应注意膳食的营养均衡,尤其是对多种食物过敏的患儿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价,避免因食物回避造成的营养不良和失衡。

2.药物治疗及其他

(1)抗组胺药物:阻断组胺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而达到治疗目的。

第1代H1受体拮抗剂:常用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嗪、酮替芬、多虑平等。可有效治疗急性症状,但有抗胆碱能样作用、嗜睡等不良反应。对儿童除偶尔应用氯苯那敏外,其他药物因不良反应等因素已少用或不用。

第2代H1受体拮抗剂:常用特非那定、西替利嗪、阿司咪唑、氯雷他定、咪唑斯汀、地氯雷他定。可选择性地阻断外周H1受体,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中枢抑制作用,较少引起嗜睡;无抗胆碱能活性。部分药物会引起心脏毒性(特非那定、阿斯咪唑、咪唑斯汀)、嗜睡、运动及认知能力下降、酒精叠加作用(西替利嗪),以及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特非那定)。我国常用的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

(2)肥大细胞稳定剂:代表药物是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它们能阻断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主要用于其他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局部用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耐受时。主要是呼吸道和眼过敏症局部用药。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年龄>1岁且存在呼吸道过敏症的患儿。

(4)糖皮质激素:对严重特应性皮炎、严重喘息及全身过敏反应患儿可短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局部糖皮质激素多用于呼吸道过敏症的吸入治疗和皮肤过敏的治疗。

(5)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1)局部皮肤保湿:<37℃温水沐浴,15分钟以内使用保湿乳或霜,可以减少皮肤瘙痒,缓解皮肤干燥。

2)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维持治疗宜选用弱效激素制剂,中强效激素适合短期使用。含卤素的激素制剂不宜用于面部、眼睑、生殖器、间擦部位以及小婴儿。超强效激素仅限短期(1~2周)使用,且避免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褶处。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可用于年龄>2岁儿童的顽固性湿疹,可有效减轻瘙痒症状,减少激素的使用。

(6)1∶1 000肾上腺素的应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引起休克和严重血管性水肿时,应第一时间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或皮下注射,可减少严重过敏反应导致的死亡。儿童剂量:0.01 mg/kg,最大剂量0.5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