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治疗与评估
儿童夜遗尿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在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以及排尿日记等信息综合考虑。
1.基础治疗 应加强对夜遗尿症患儿及家长的教育,向其提供儿童夜遗尿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教育材料。积极的生活指导是儿童夜遗尿症的治疗基础,某些夜遗尿症儿童经过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基础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作息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2)奖励机制:家长不应责备患儿,要多给予鼓励,减轻患儿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其自己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3)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好习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对伴便秘的患儿应同时积极治疗便秘。
2.一线治疗 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alarm)是公认的儿童夜遗尿症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大部分儿童MNE。在治疗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详细讲解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治疗策略的选择应由患儿具体病情(包括排尿日记结果)及治疗意愿等共同决定。①对于夜间尿量正常且膀胱容量正常的患儿,可给予配备遗尿报警器或去氨加压素治疗。②对于膀胱容量小于年龄相应预期的患儿,可能出现去氨加压素抵抗而对报警器疗法更敏感。③NP且膀胱容量正常的患儿,将对去氨加压素治疗更敏感。④对于尿量过多且膀胱容量偏小的患儿,联用去氨加压素和报警器的治疗可能取得成功。
(1)去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将夜间尿量减少至正常范围内。推荐剂量为0.2 mg/d,建议从小剂量起开始应用,并根据患儿情况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0.6 mg/d。去氨加压素仅在给药夜间有效,须每晚给药,全程坚持给药以避免夜间尿床。睡前1小时服药,能浓缩并减少尿液。给药前1小时和给药后8小时尽量不饮水,以达到最佳浓缩容量和治疗效果,并降低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头痛、恶心和呕吐症状)风险。
在最初治疗中,一般用服药前后每周夜间尿床频率减少程度来判断(应连续观察2周),减少程度>90%,为完全疗效;减少程度50%~90%为部分疗效;减少程度<50%,为疗效不佳,可能需要提高用药剂量。无改善者应重新评估,包括记录排尿日记等。若仍有夜间多尿,可增加去氨加压素剂量。若治疗6~8周后仍无明显改善,可联合遗尿报警器治疗或转诊至遗尿专科诊治。去氨加压素治疗疗程一般为3个月,若患儿达到完全疗效后暂停用药2周进行观察,若2周内无遗尿或仅遗尿1次,可停药;若2周内遗尿2次或2次以上,则需开始第2个疗程的治疗。如患儿停药后复发,可再次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
(2)遗尿报警器:遗尿报警器是将尿湿感应器放在床单或内裤上,当患儿尿湿时,警铃报警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通过反复训练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报警器治疗有效率高达65%~70%,且复发率较低。遗尿报警器缺点是使用时容易打扰患儿和家长睡眠,且起效时间往往较长,多需连续使用8周或更长时间,需患儿和家长具有良好依从性。
需每晚穿戴安装报警器内裤,患儿连续14个夜晚不尿床为治疗成功,持续治疗2~3个月无效则为治疗失败。使用报警器成功治愈者,如中断治疗后病情复发,应联系医师,在医师指导下再次使用报警器治疗,且仍然有效。报警器还适用于去氨加压素药物减量阶段,以促进患儿觉醒。
(3)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联合治疗:使用去氨加压素或遗尿报警器症状无改善时需重新评估患儿病情,并可考虑两者联合治疗。如果联合治疗仍无好转,需转诊至遗尿专科进行诊治。
3.其他治疗
(1)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可有效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有效减少患儿夜间遗尿频率。当有夜间排尿次数过多、疑似膀胱过度活动患儿,排除了神经源性膀胱等器质性疾病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胆碱药物和去氨加压素。常用抗胆碱药物为奥昔布宁(oxybutynin),最大剂量为0.4 mg/(kg·d),起始推荐剂量为2~5 mg,年龄较大者可增加至10 mg,睡前服用。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皮肤潮红、便秘、嗜睡等,需严格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2)膀胱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可督促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训练患儿适当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当患儿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
(3)生物反馈治疗:基本原理是用仪器将人体内极微弱生理活动及生物电活动信息加以转换、放大并显示出来,通过反馈信息了解自身变化,并根据变化逐渐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纠正某些活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式电脑游戏的形式,将生物反馈用于盆底肌训练,则可改善盆底肌舒缩,强化整个骨盆底肌群,从而纠正膀胱尿道功能紊乱,而膀胱功能紊乱可能是原发性遗尿的重要病因之一。每周训练2次,1个疗程训练8次。
(4)心理治疗:对于伴明显心理问题的患儿除上述治疗外,建议同时进行心理专科治疗。遗尿症患儿自我评价低、同伴交往差、有较多焦虑和抑郁等不愉快情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患儿自我意识评价得到明显改善。
(5)中医中药疗法:中医中药以及针灸、推拿、敷贴等外治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儿童夜遗尿症的特色方法。中医学认为夜遗尿症属肾虚,治则补之,多以温补固肾醒脑为主。对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者宜温肾固涩;对脾肺气虚者则益气固涩:对肝经湿热者用泻火清热法。具体治则可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遗尿症的诊疗规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