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与处理
治疗原则:①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②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③控制肠道内、外感染;④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⑤避免滥用抗生素。
1.饮食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人工喂养儿月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月龄>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指征:腹泻患儿有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或里急后重症状,粪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可根据临床特点先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
(2)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梭菌、布拉酵母等。
(3)肠黏膜保护剂:收敛、吸附、保护黏膜,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防止病原微生物攻击,常用的有蒙脱石。
(4)抑制分泌药:脑啡肽抑制剂可通过加强内源性脑啡肽来抑制肠道水、电解质过度分泌,如消旋卡多曲。
(5)补锌治疗:腹泻患儿补锌可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和减轻严重程度,能潜在阻止部分腹泻病例的复发。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建议月龄<6个月者,元素锌10 mg/d;月龄≥6个月者,元素锌20 mg/d,共10~14天。
(6)中医中药治疗:采用辨证方药、针灸、穴位注射及推拿等方法。
3.液体治疗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口服补液盐(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月龄<6个月者,50 ml;6月龄~2岁者,100 ml;3~10岁者,150 ml;年龄>10岁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 ml/(kg·h)]。②ORS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接近4小时,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3)中重度脱水者:需要住院给予静脉补液。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3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