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治疗与处理

七、治疗与处理

1.一般治疗 所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该尽早开始喂养,保持排便通畅,保证每日摄入量。

2.光疗 如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根据新生儿光疗标准积极给予光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明确病因,评价病情,必要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工作。光疗可采用单面、双面、三面光疗。光疗期间适当增加入液量10~20ml/(kg·d)(普通蓝光荧光灯管)或5~10ml/(kg·d)(LED灯管)。光疗下注意监测体温,观察皮疹情况。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程度4~12小时后复查血清胆红素,以判断光疗是否有效及是否需要加强干预。

3.药物治疗 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用于出生3天内且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黄疸程度达到接近换血时考虑使用,其作用是抑制溶血。一般1g/kg,用1次。Rh溶血病可适当放宽应用指征。②白蛋白:对此尚有争议,白蛋白增加与胆红素的联结,延缓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③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鲁米那),对临床疑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患儿可行诊断性治疗,一般5mg/(kg·d)。④茵栀黄:已建立喂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使用,一般足月儿1/2支,每日2次,口服,注意有消化道不良反应者停用。⑤益生菌: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用法按新生儿常规剂量。

4.换血疗法 如病情继续发展,需进行换血疗法,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并可减少血型抗体。换血指征:血清胆红素达到换血标准,或临床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

5.病因治疗 对有脱水、电解质紊乱患儿,应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对有感染患儿,应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后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原体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内分泌科会诊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