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易感因素

(1)生理特点:婴幼儿使用尿布,尿道口易受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孩尿道短,外阴防卫能力差,感染的风险更大,更易引起上行感染。

(2)年幼儿可通过血行或上行感染。

(3)膀胱排空障碍(先天性泌尿道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积水、后尿道瓣膜、多囊肾、神经源性膀胱和肾结石等均可引起排泄不畅导致继发感染。

(4)膀胱输尿管反流:细菌随反流上行引起感染,可导致反流性肾病及肾瘢痕的形成,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

(5)需经常使用导尿管。

(6)包皮环切状态:年龄<1岁未包皮环切的男孩UTI的风险增加。

2.致病菌

(1)儿童中>80%的UTI由大肠杆菌引起。

(2)其他比较普遍的致病菌: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

(3)更少见的致病菌:肠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腐生葡萄球菌(青少年)。

(4)病毒或真菌感染也可导致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