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清洁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HPF),需考虑UTI。蛋白尿多不严重,部分患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取样要求:尿液标本须新鲜,保存时间室温下不超过1小时,或冷藏下4小时(强调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完成尿液标本的采集)。
2.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尿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泌尿道感染的主要依据。无菌采集尿培养的方法如下:年幼儿膀胱导尿(或耻骨上穿刺术);年长儿可配合采用中段尿培养;标本若从尿道口集尿袋中获得,其污染率较高。尿培养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与集尿袋或微生物导致的尿液污染有关。
3.白细胞酯酶(human leukocyte esterase,LE) 提示尿液中存在白细胞。中等或大量的LE及亚硝酸盐提示UTI。
4.肾功能检测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对于常规的UTI不需要行肾功能检查,但对于反复的UTI或是肾脏畸形还是需要检查。
5.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统B超检查:无创,可发现先天发育异常,如肾积水、多囊肾。
(2)肾核素显影剂二巯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检查:需核素示踪剂、低辐射、安全,是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金标准”。
(3)逆行膀胱尿道造影:是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金标准”,需导尿,有一定X线暴露。
(4)对首次发热性UTI患儿相关影像学检查的建议:①年龄<2岁的患儿,如B超检查正常,在感染控制后行逆行膀胱尿路造影(MCU)检查。如家属对MCU存有顾虑,宜尽早行DMSA检查(如DMSA检查显示肾实质损害,需行MCU检查)。如B超检查异常者,根据病情选择泌尿系统MRI、MCU、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DTPA)检查等。②年龄>4岁首次UTI患儿中,B超检查泌尿系统异常者需在感染控制后行MCU等相关检查。③2~4岁患儿可根据病情而定。
6.炎症标志物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可能在泌尿道感染中都升高,但是对于诊断和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预测并非很有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