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2025年11月03日
二、发病机制
1.先天储存铁不足 足月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储存铁,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可维持生后3~4个月造血所需。胎儿从母体获得的储存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因而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母体严重缺铁以及异常的胎-母输血或胎-胎输血均可导致胎儿储存铁缺少。
2.后天补铁不足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过长的哺乳期或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导致缺铁。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高,鸡、鸭、猪血及鱼肉次之。植物性食物中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谷物中含铁量更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婴儿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速度快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未成熟儿的体重及需要合成的血红蛋白增加的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更易发生缺铁。
4.铁丢失过多或吸收障碍 小肠或结肠疾病外科手术切除、钩虫病、月经过多均可造成长期慢性失血;如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等可导致铁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