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1)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中有50%合并完全性房室隔缺损,而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患儿中有75%是21-三体综合征患儿,其他如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也多伴有先心病。

(2)染色体结构异常:也是导致先心病的原因之一,如很多圆锥动脉干发育异常与22q11微缺失有关。

(3)约3%的先心病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而90%的先心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2.环境因素

(1)早孕期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微小病毒B19感染。

(2)孕期用药:孕早期应用降糖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抗惊厥药、避孕药、含有丁二抗敏安的止吐剂、抗癌药、锂剂、阿司匹林、四环素、维A酸、叶酸拮抗药物等都可能增加先心病的风险。孕早期使用可卡因、大麻、去氧麻黄碱等毒品也可导致心脏复杂畸形。

(3)物理、化学因素:孕前或孕早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染料、油漆、涂料、有机溶剂等均增加先心病发病的风险。孕早期发烧或遭受射线辐射也可能增加胎儿先心病发生概率,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电磁场暴露对妊娠结局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4)生活习惯和环境:孕早期大量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胎儿先心病的风险。高原地区先心病(尤其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颗粒和臭氧的区域)也是重要的致畸因素。

(5)其他因素:高龄、早孕期有精神刺激、糖尿病和肥胖孕妇也是胎儿先心病发生的可能风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