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与随访管理

九、宣教与随访管理

(1)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2)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 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μ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3)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者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1~2 mg/(kg·d)元素铁,直至1周岁。不能用母乳喂养而采取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喂养,牛乳含铁量和铁吸收率低,1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乳喂养。

(4)足月儿: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此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未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后改为混合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喂养。1岁以内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

(5)筛查:血红蛋白水平是筛查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最简单易行的指标。建议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4~6个月仍单纯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纯牛乳喂养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在出生后3~6个月时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检测。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建议每年检测血红蛋白一次。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孩,应常规定期检查。

(6)铁剂治疗的患儿应随访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每周1次,并随访血清铁蛋白、游离原卟啉水平直至正常后4~6周。

(朱晓华 翟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