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醋的保存
食醋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时会长出一层俗称“醭”的霉花。开始时只有稀疏的小白点,渐渐连成一片,在整个液面形成一层被膜。被膜由薄变厚,出现褶皱,颜色也由白变黄,至黄褐色或灰褐色。经振动或摇晃后,被膜下沉,这时表面又会重新出现白膜,以此发展醋即完全变质,丧失食用价值。
食醋长醭是产膜酵母菌和其他真菌作用的结果。因为真菌和酵母菌能在酸性和含盐分较高的环境中生长,因而能使醋发生霉变。
食醋除含有大量适宜细菌生长的水分外,还有较丰富的营养素。酵母菌和其他真菌在适宜温度下,借助醋中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大量繁殖,形成了菌膜,破坏食醋的固有营养和风味。
轻度长醭的醋,只要及时撇去霉花,再经加热杀菌(80℃左右持续5分钟)处理后仍可食用;严重发霉的醋,气味变苦、发臭,已有毒素产生,就不能再食用了。
防止食醋长醭的方法之一,是在装醋前先用开水冲洗瓶子,把菌清洗掉;在醋中加点精盐,也能增强防腐能力。产膜菌是好气性细菌,只能在醋的表面生长,如果在醋中加少许香油或烧熟的花生油,使醋上形成油面,也可防止产膜菌生长。若在醋瓶中放入几瓣大蒜或一段葱白,亦可起到防霉作用。为避免醋保存过久发生霉变,最好不要一次购买太多,购买后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