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产后下痢
产妇产褥期内,发生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证者,称为“产后下痢”。伤于饮食者,症见下利兼腹胀痛,里急窘迫等;若因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症见下利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若恶露不下,亦称产后痢,症见便痢鲜血,腹中刺痛。
中医学认为,产后下痢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饮食停积于内;或因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或恶露不下,以致败血渗入大肠所致。
【临床表现】
1.湿热痢证 产褥期内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利下赤冻,黏稠秽臭,肛门灼热伴见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
2.疫毒痢证 发病急骤,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特甚,痢下脓血相兼,伴高热烦躁,甚或昏厥,舌红苔黄厚,脉数。
3.寒湿痢证 产褥期间,腹痛里急后重,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脘腹痞闷,身困头重,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4.噤口痢证 产妇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而不能食,并伴见恶心呕吐,脘腹痞闷,精神倦怠,苔黄腻,脉濡数。
5.虚寒痢证 产后痢下清冷稀薄或白冻,神疲纳少,四肢不温,甚至下痢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弱。
6.阴虚痢证 产后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腹痛绵绵,虚坐努责,心烦口渴,或午后低热,神疲乏力,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
7.休息痢证 因痢治未彻底、时痢时止,长期不愈为特点。常见纳呆神疲,怯冷嗜卧,时有里急腹痛,大便夹有黏涎或赤白冻,舌淡苔腻,脉濡无力。
【醋疗方】
醋艾白头翁方
[组 成] 艾叶(微炒)70克,白头翁20克,米醋6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前2味研为细末,先入药一半同醋熬成膏,再入另一半,做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空腹,用温米汤送下。
[功 效] 温中止带,止痢。适用于产后带下及泻痢。
醋 蛋 方
[组 成] 鸡蛋3个,食醋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鲜鸡蛋黄与醋调匀,1次服完。
[功 效] 益气温中,止痢。适用于产后虚滑泻痢。
龟甲醋炙方
[组 成] 败龟甲1枚,醋适量。
[制法用法] 龟甲用米醋炙,研为细末,每服3克,醋汤调下,每日2次。
[功 效] 益肾补血,散瘀止痢。适用于产后诸痢。
神效参香散
[组 成] 罂粟壳(去蒂,瓤)30克,陈皮30克,人参60克,木香60克,肉豆蔻(煨)12克,白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罂粟壳用醋炙,与余药共研细末,每服一钱匕(约2克),清米饮调下,食远(空腹)服。
[功 效]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涩肠燥湿。适用于产后脾胃虚寒,泄泻洞下,及痢疾日久,秽积已尽,滑溜不止,用此收涩如神。
【注意事项】
1.控制传染,患者应早期及时隔离。隔离治疗,宜卧床静养,不可过量活动。
2.切断传染途径,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水源卫生,防蝇灭蝇,饭前便后要先洗手。
3.饮食有节,忌食馊腐、不洁之物,少食生冷、瓜果等。忌食荤腥油腻,证属虚寒者,忌食生冷瓜果,以免助寒,重伤脾胃之阳。饮食以清淡素洁为佳,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4.避风冷、暑热,防止受邪。
5.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