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肩不举)

二十三、肩周炎(肩不举)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风肩”或“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中医学称本病为“肩不举”,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复感风寒湿邪,使气血凝滞不畅,筋脉拘挛而致。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肩部弥散性疼痛,日轻夜重,夜间有时可被痛醒。疼痛由初期的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肩部受牵拉或碰撞后可引起剧痛,不能向患侧侧卧,早晨起床时患肩稍事活动后,疼痛反能减轻。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尤以外展、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严重。特别当患肩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不能完成梳头、叉腰、穿衣、系腰带等动作。本病症状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日久可发生失用性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由于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伤、受寒、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不同,其临床症状亦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以确定相应的方药是中医治疗的关键。中医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几种。

1.风寒型 表现为肩部疼痛,痛牵扯肩胛、背部、上臂、颈项,并有拘急感,天冷或受凉加重,得热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或沉细。

2.气血虚弱型 表现为肩部疼痛,痛势不重,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减轻,身倦无力,面白头晕,手足发冷,四肢麻木,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3.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肩部疼痛,呈胀痛或刺痛,痛势剧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间难眠,痛处不移,拒按,多牵拉上肢、颈背部,情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肿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4.肾虚型 表现肩部酸痛隐痛,举动无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面色B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5.痰湿型 表现为肩痛绵绵难愈,筋骨疼痛,有沉重感,痛处拒按,活动受限,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细濡。

【醋疗方】

艾 醋 方

[组 成] 生艾叶300克,陈醋1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艾叶切碎,用陈醋拌匀炒热,装入布袋内,趁热外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温经散寒,散瘀止痛。适用于肩周炎。

葱白醋敷方

[组 成] 葱白3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葱白捣烂如泥,加入食醋调匀成糊,敷于患处。

[功 效] 通络止痛。适用于肩周炎。

川草乌羌活醋敷方

[组 成] 制川乌30克,制草乌30克,白芥子30克,姜黄30克,羌活15克,桂枝15克,天南星15克,老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7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药末16克,用醋调成膏状,摊于4张4厘米×4厘米的塑料薄膜上。用时将配制的软膏分贴于肩髃、肩髎(位于肩峰突起之后下方,约肩髃穴后1寸凹陷处)、肩外俞(位于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臑俞穴(位于肩后,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处)等穴。每次6~12小时(夏天6小时),每周贴1次,连贴4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祛风散寒,通痹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肩周炎。

黄龙陈醋方

[组 成] 大黄30克,地龙30克,川芎1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黄柏10克,樟脑10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再与樟脑末和匀,贮瓶备用。每取药末30克,用陈醋调成膏状,取肩关节的痛点为中心,将药糊涂敷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注意涂药面积不要超过8厘米。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肩周炎。

肩病膏方

[组 成] 葱汁300毫升,姜汁300毫升,蒜汁300毫升,飞罗面60克,牛皮胶120克,凤仙花汁100毫升,米醋3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葱汁、姜汁、蒜汁及凤仙花汁与米醋混合,放在锅内加热,熬至极浓时加入牛皮胶溶化,再入飞罗面搅匀,略熬成膏。取8厘米见方的胶布数块,将膏摊于每块的中间,分别贴于肩髃、肩髎、曲池穴,每日换药1次。止痛甚速。

[功 效] 散寒止痛。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臂不能举。

肩凝散方

[组 成] 皂角60克,羌活30克,桂枝30克,威灵仙30克,白芷30克,姜黄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绞股蓝30克,制马钱子20克,细辛20克,冰片5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备用。用时视病变部位大小,酌取药末,加陈醋熬成糊,趁热摊铺在布上,待不烫手时敷在患处。每日敷1~2次,每剂可用3~4天。

[功 效] 温经通阳,活血止痛。适用于肩周炎。

兰香草散方

[组 成] 兰香草5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兰香草研为细末,加醋拌匀炒热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 效]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散瘀消肿。适用于肩周炎。

水果醋蛋方

[组 成] 香蕉1根,胡萝卜150克,苹果200克,鸡蛋1个,牛奶100毫升,食醋100毫升,蜂蜜适量。

[制法用法] 香蕉去皮切成2段,胡萝卜与苹果切成碎片,放入果汁机内,加入蛋黄、牛奶、食醋,共榨成汁,加入蜂蜜即成。常服有效。

[功 效] 通络止痛。适用于肩背酸痛。

乌脑散方

[组 成] 川乌90克,草乌90克,樟脑90克,老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山西老陈醋熬成膏,均匀敷在压痛点上,外用纱布覆盖,然后用热水袋热敷20分钟,每日1次。

[功 效] 散风祛湿,温经止痛。适用于肩周炎。

药醋热敷验方

[组 成] 制川乌30克,制草乌30克,生麻黄30克,大黄30克,吴茱萸30克,姜黄30克,制附子30克,桂枝20克,小茴香20克,甘草10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上药加工为粗末,然后放入食醋中调成糊状。使用时,将药醋糊在锅中炒热,包在纱布袋中,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注意在热敷之前,先在肩部皮肤上涂抹少许植物油,以防止药物烧灼皮肤。

[功 效]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肩周炎。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加强功能锻炼,肩部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肩关节外展、上举及后伸等功能锻炼。

3.在发作期间应避免提抬重物,减少肩部活动,促使疼痛缓解。

4.注意肩部保暖,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中老年人更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

5.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

6.睡觉时应尽量避免患侧肩部长时间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