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儿呕吐

十一、小儿呕吐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证候,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但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小儿呕吐最易损伤脾胃,长期反复的呕吐,致脾胃虚损,气血不足,而转疳证,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临床表现】

依中医辨证呕吐可分为以下几种。

1.寒吐 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的乳食,呕吐物酸臭不甚,腹痛喜暖,面色苍白,四肢乏温,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指纹色红。

2.热吐 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物恶臭,身热口渴,面赤烦躁,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色紫。

3.伤食吐 表现为呕吐频繁,吐物酸臭腐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乳片,脘腹痞闷,腹胀厌食,矢气恶臭,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苔厚腻,脉滑数。

【醋疗方】

白 龙 丸

[组 成] 熟附子150克,白石脂7.5克,龙骨7.5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3味共研为末,醋面糊丸黍米大。每米饮,量儿大小服(未注用量)。

[功 效] 温阳补火,涩肠止泻。适用于小儿吐泻,注下。

姜醋敷足方

[组 成] 生姜10克,白酒20毫升,面粉30克,陈醋3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生姜捣烂后调上述诸药为糊。外敷足心,每日1次。

[功 效] 温中止呕。适用于腹部喜暖畏寒呕吐者。

苦酒白丸子

[组 成] 半夏(洗)9克,人参9克,桔梗1.2克,附子(炮,去皮脐)1.2克,干姜1.2克,苦酒适量。

[制法用法] 前5味共为末,以苦酒和丸,如小豆大。1岁儿每服1丸,每日3次。

[功 效] 温中散寒,和胃止呕。适用于小儿吐利中寒并客忤。

明矾醋敷方

[组 成] 明矾30克,面粉、醋各少许。

[制法用法] 将明矾研细末,加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足涌泉穴。

[功 效] 温中止呕。适用于小儿呕吐。

生姜糖醋饮

[组 成] 生姜、醋、红糖各适量。

[制法用法] 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用时取3片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片刻。代茶饮。

[功 效] 和胃止呕。适用于小儿呕吐。

天南星醋敷方

[组 成] 天南星3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天南星研为细末,与醋调匀,敷于涌泉穴,用布包固定,12小时后去除。

[功 效]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适用于小儿流涎,小儿呕吐等。

吴茱萸醋敷方

[组 成] 吴茱萸30克,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再用醋调成糊状,每晚敷贴在两足心涌泉穴,保持12小时,次日早晨洗去,每日换药1次,连用4~5天。

[功 效] 温中散寒,燥湿疏肝,解毒散瘀,止呕平喘。适用于小儿呕吐。

茱萸大黄醋敷方

[组 成] 吴茱萸5克,生大黄3克,胆南星2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24小时后取下,再换新药,连用3~4天。

[功 效] 温中止呕。适用于小儿呕吐。

【注意事项】

1.对呕吐患儿应适当控制饮食;呕吐频繁者,必要时应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酌增饮食量。

2.呕吐时应及时将患儿头部置于侧位,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3.反复呕吐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

4.注意观察患儿呕吐与饮食、服药的关系以及呕吐物的内容物、颜色及次数。如果患儿呕吐次数多,又为喷射性的呕吐,并伴有发热,应尽早去医院治疗。

5.注意饮食调理,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进食要定时定量,纠正偏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