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呕 吐
呕吐,又名吐逆,是指食物或痰涎等由胃中上逆而出的病症。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干呕);只吐涎沫谓之“吐涎”。由于临床呕与吐常兼见,难以截然分开,故合称呕吐。该病是消化道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幽门痉挛、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呕吐主要是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可因外感、饮食、情志及脾胃虚弱等多种病因形成。
【临床表现】
1.外邪犯胃型 表现为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胸腹满闷,苔白脉浮。
2.饮食停积型 表现为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则舒,苔厚腻,脉弦滑。
3.肝气犯胃型 表现为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脉弦。
4.脾胃虚弱型 表现为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因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脉虚弱。
5.胃阴不足型 表现为呕吐,时作干呕,口燥咽干,嘈杂似饥,不欲饮食,舌红无苔少津,脉细数。
【醋疗方】
葱姜醋粥方
[组 成] 连须葱白5~7根,生姜3~5克,糯米50~100克,食醋10~15毫升。
[制法用法] 将糯米淘洗干净,然后与生姜同入砂锅内煮一二沸,加葱白,待粥将熟时再加醋稍煮。顿服,每日1剂。
[功 效] 补中益气,和胃止呕,发表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或体虚外感风寒之呕吐。
醋椒丸方
[组 成] 胡椒、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胡椒放在醋中浸泡,3天后取出晒干,再浸泡晒干,反复7次后研为细末,加醋调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每日1次,醋汤送下。
[功 效] 温中散寒,止呕。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胃痛、呕吐。
醋炙牛喉管方
[组 成] 水牛喉管1根,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水牛喉管两头及筋膜脂肉去掉,煎如阿胶黑片,等干时用米醋浸泡,取出用微火炙干,淬之再炙淬,醋尽为度。研为细末,备用。遇有呕吐,每服3克,用醋汤调服。
[功 效] 止呕,润肠。适用于反胃吐食、食物不下及便秘。
鸡子百合醋饮方
[组 成] 鸡蛋1个,百合45克,食醋少许。
[制法用法] 百合洗净,用水浸泡一昼夜,去除白沫后去其水,再用水煎,加醋及鸡蛋黄,搅匀再煎。温服。
[功 效] 养阴润燥,止呕。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反胃、呕吐。
姜汁醋蛤饮方
[组 成] 生姜汁50毫升,蛤粉6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蛤粉加入醋、姜汁内调匀,顿服,每日1次。
[功 效] 温胃化痰,下气止呕。适用于反胃呕吐。
面醋丸方
[组 成] 醋、面各适量。
[制法用法] 醋和面做弹丸二三十枚,以沸汤煮熟,滤出投浆水中,待温吞三两枚。哕定,即不用再吞。未定,至晚再吞。
[功 效] 和中除热,降逆止呕。适用于呕哕不止。
呕吐糊方
[组 成] 金沸草、赭石各等分,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2味研为细末,加醋调成糊。取药糊分别涂在中脘、胃俞穴;或将药糊敷在肚脐孔中,以纱布包扎,每日3~5次。
[功 效] 降逆止呕。适用于呕吐嗳气。
呕 停 方
[组 成] 半夏18克,玄明粉18克,炒吴茱萸3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食醋调成糊,填于脐中及脐周,然后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可用2~3个疗程。
[功 效] 理气调中,降逆和胃。适用于神经性呕吐。
生姜醋蛋饮方
[组 成] 生姜30克,鸡蛋1个,白糖、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生姜洗净捣烂挤汁,加入白糖、醋,兑入开水顿服,每日1次。
[功 效] 健胃止呕。适用于干呕、吐逆不止。
生姜醋浆方
[组 成] 生姜30克,醋浆7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生姜切绿豆大小,放在盛醋浆的银器中煎取400毫升,空腹和滓呷之。
[功 效] 温中祛湿,和胃止呕。适用于呕吐不止、百药不瘥。又杀腹内蛔虫。
紫 沉 丸
[组 成] 半夏曲9克,乌梅(去核)6克,赭石9克,杏仁(去皮、尖)3克,丁香6克,缩砂仁9克,沉香3克,槟榔6克,木香3克,橘皮15克,豆蔻1.5克,白术3克,巴豆霜(另研)1.5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上药,研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5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功 效] 降逆和胃,消积健脾。适用于食积与寒气相格,阻于中焦,或先脘痛而后吐食,或先吐食而后脘痛者。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冷热适宜,不暴饮暴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当患者呕吐时家属应轻拍其后背,以免把呕吐物咽下。
3.用温开水漱口,并且吐后不能立即进食。
4.某些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也应避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