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痛 经

二、痛 经

痛经是指行经过程中及月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是妇科常见病症。痛经又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经疼痛。

中医学认为,痛经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损等因所致。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发生痛经。

【临床表现】

痛经的症状一般在月经前开始有痛感,逐渐加剧,历时数小时或两三天不等,疼痛多为下腹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有时放射至阴道及腰骶部。严重时可出现全腹疼痛,面色苍白,手足冰凉。还常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伴头痛、冷汗、虚脱等。中医学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气滞血瘀型痛经 临床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色黑有血块,血块流出后疼痛减轻等。

2.阳虚内寒型痛经 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

3.肝肾虚损型痛经 临床表现为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

4.气血虚弱型痛经 临床表现为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

【醋疗方】

醋磨青木香方

[组 成] 醋、青木香各适量。

[制法用法] 用醋磨青木香,取汁,顿服之。

[功 效] 祛风散瘀,行气止痛。适用于痛经。

沉 香 散

[组 成] 沉香20克,木香20克,当归20克,白茯苓20克,白芍20克,全陈皮1个,乳香1块,没药1块,好醋一盏。

[制法用法] 将前5味切片,捣碎,混匀,收贮备用。每取3~6克药末,入水三盏,于砂锅内文武火煎沸;入全陈皮1个,又煎十数沸;入好醋一盏,又煎数十沸,再入乳香、没药如皂角子大各1块,同煎至一盏,去渣,通口服,不拘时候。

[功 效] 疏肝理气,散瘀止痛。适用于妇人一切血气刺痛不可忍者,兼治男冷气痛。

当归煎丸

[组 成] 当归(去土)60克,槟榔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延胡索15克,米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先将当归用米醋慢火熬成膏,入诸药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每日2次。

[功 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妇人血瘀气滞,少腹时发刺痛,肌瘦乏力,月经不调。

荔附醋服方

[组 成] 荔枝核(烧存性)15克,香附子(炒)3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荔枝核、香附子,共研为末。每服6克,用醋调服,数服即愈。

[功 效] 理气暖宫,化瘀止痛。适用于妇女痛经。

硇砂皂角醋丸方

[组 成] 硇砂30克,皂角(去皮、子)5个,陈皮末90克,食醋4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前3味研为细末,用醋熬膏,放入陈皮末,捣细做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丸,温酒送下。

[功 效] 温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脐腹疼痛。

香附艾叶醋方

[组 成] 香附15克,艾叶1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先将香附、艾叶和醋拌匀炒至醋尽发黄,再加入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然后加醋10毫升,再煮两沸。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 效] 理气疏肝,调经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症见行经腹痛、经量少、色紫暗有瘀块、经净痛消。

莪 术 散

[组 成] 三棱、莪术、红花、牛膝、苏木各等分,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2味用醋炒过,再加后3味用水煎,空腹服。

[功 效] 破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经来未尽、遍身潮热、口渴、小腹疼痛、头痛。

延胡香附醋方

[组 成] 延胡索10克,香附6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2味和醋拌匀,炒至醋尽,共研为细末。每日1剂,用黄酒送服。

[功 效]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症见行经腹痛、经量少、经色暗紫色有瘀块,或伴有胸胁、乳房作胀。

延胡索止痛散方

[组 成] 延胡索20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胡椒6克,蚕沙6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5味研碎,放锅中加醋炒热,趁热外敷少腹部,用布保温固定。

[功 效] 温经活血,止痛。适用于痛经。

药醋蛋方

[组 成] 黑豆100克,生黄芪60克,当归30克,丹参25克,香附25克,大黄12克,甘草12克,鸡蛋15个,食醋1000毫升。

[制法用法] 上药共浸泡在有盖的玻璃瓶中密封,待鸡蛋壳软化(一般15日)后食用,每日1个,15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补肾健脾,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原发性痛经。

杨氏醋煎散

[组 成] 高良姜30克,当归(洗,焙)15克,肉桂(去粗皮)15克,白芍15克,陈橘皮(去白)15克,乌药15克,酽醋半盏。

[制法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取9克,水半盏,入酽醋半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之,不拘时候。

[功 效]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适用于妇人血气,腹胁刺痛不忍;产后败血,儿枕急痛。

益母草砂仁醋方

[组 成] 益母草15克,砂仁10克,红糖30克,食醋15毫升。

[制法用法] 将上药4味加入水适量,一同煎煮,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 效] 行气宽中,调经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症见行经腹痛、经量少、色紫暗有瘀块、经净痛消。

痛经盐醋方

[组 成] 粗盐或粗沙250克,陈醋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粗盐或粗沙爆炒,再将陈醋慢慢地洒入,边洒边炒,洒完后再炒片刻,装入布袋,热熨腰和腰骶部。

[功 效] 温经,理气止痛。适用于经期小腹痛和腰痛者。

止痛丸方

[组 成] 延胡索(醋炒)30克,当归(酒浸炒)30克,橘红6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上药共研成细末,以酒煮米糊拌匀做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0丸,空腹服,用醋汤送下。

[功 效]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痛经。

茱萸肉桂延胡索醋敷方

[组 成] 吴茱萸1克,肉桂1克,延胡索1克,穿山甲(代)1克,小茴香2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以上各味共研末和匀,用醋调成糊状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月经前3天开始贴敷,2~3天换敷1次,每次换敷以后,再用热水袋热敷15~30分钟,以助药物渗吸发挥作用。

[功 效] 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湿凝滞性痛经。

紫荆皮醋丸方

[组 成] 紫荆皮不拘多少,醋适量。

[制法用法] 紫荆皮研为末,醋糊丸樱桃大,每酒化服1丸。

[功 效]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适用于妇人痛经。

追 气 丸

[组 成] 芸薹子(微炒)30克,桂心30克,高良姜15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3味共研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不拘时,用淡醋汤送下。

[功 效] 温经通络,补血破气。适用于妇人小腹疼痛不可忍者。

张氏醋煎散

[组 成] 三棱、莪术、香附、乌药、赤芍、甘草、肉桂各等分,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7味药,用醋炒,共为细末,每服9克,空腹砂糖水调下。

[功 效] 活血逐瘀,行气止痛。适用于经行少腹结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注意事项】

1.平日应加强体育锻炼,调适情志,消除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

2.经期应适当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经前或经期应避免冷饮,衣服要保暖,避免淋雨或游泳,防止受凉。

4.注意经期卫生,行经期间禁止性生活。

5.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忌烟酒。

6.疼痛剧烈患者,应到医院就诊,不宜自疗。

7.止痛药不可随便服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询问医生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