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肋间神经痛

十四、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由于拧身活动未曾注意,而引起胁肋之间疼痛的,或是受风着凉而疼痛,或是生气所致而疼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和肝胆的疾病有关。多由肝气郁结、瘀血、痰火等引起。由于病因病机不同,所以又有胀痛、刺痛、隐痛以及各种兼证的不同。

【临床表现】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从背部沿肋间向胸腹前壁放射,呈半环状分布。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以双侧同时受累。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往往使疼痛加重。查体可有胸椎棘突,棘突间或椎旁压痛和叩痛,少数患者沿肋间有压痛,受累神经支配区可有感觉异常。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有沿肋间神经放射的特点。肋间神经痛的中医临床常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寒滞肝脉型 表现为胁肋痛、腹冷或牵引前阴坠胀疼痛,遇寒则甚,得热则缓,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暗苔白滑,脉沉弦或弦紧。

2.肝经火盛型 表现为胁肋灼痛或掣痛,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邪犯少阳型 表现为胁肋疼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淡苔白滑,脉弦。

4.痰饮内停型 表现为咳嗽转侧、呼吸时牵引胸胁疼痛加剧,肋胁胀满,气息短促,呼吸困难,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滑。

5.肝气郁结型 表现为胸胁满闷胀痛,疼痛每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或连及少腹,精神抑郁,善太息,饮食减少,苔薄白,脉弦。

6.瘀血停着型 表现为胁肋部刺痛,固定不移,日轻夜重,痛处拒按,或胁下有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7.肝阴不足型 表现为胁肋隐痛,绵绵不休,两目干涩,爪甲枯脆,口干咽躁,心中烦热,颧红,潮热,或有筋挛。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8.肝胆湿热型 表现为胁痛口苦,或绞痛,心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或目黄身黄,或有潮热,身热不扬,小溲黄赤,脉弦数或弦滑。

【醋疗方】

荔核米醋方

[组 成] 荔枝核3~7粒,米醋1杯。

[制法用法] 将荔枝核研为细末,入醋内服,未愈再作,数剂即愈。

[功 效]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诸气疼痛不止。

蒲灵醋敷方

[组 成] 生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2味共研细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日1剂,分2次外敷患处。

[功 效]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威灵仙醋敷方

[组 成] 威灵仙30克,夏枯草10克,制乳香10克,延胡索10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冲服)1条,食醋10毫升。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再将药渣水煎取汁,加食醋5毫升,趁热熏洗患处,8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等。

小米醋方

[组 成] 小米50克,食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醋煮沸,放入小米,再煮约10分钟,用毛巾或纱布浸醋液,热敷或洗擦患部。

[功 效] 止痛。适用于肋间神经痛。

烟叶醋方

[组 成] 烤烟叶10克,食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醋煮沸,加入烤烟叶,再煮约10分钟,用毛巾或纱布浸醋液,热敷或洗擦患处。

[功 效] 止痛。适用于肋间神经痛。

延胡索醋敷方

[组 成] 延胡索10克,白芷10克,薤白1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3味共研细末,入醋调成糊状,取适量填于脐部,外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行气止痛,散瘀止痛。适用于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注意事项】

1.办公室人员要注意坐姿,避免劳累。

2.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病痛发作时应注意劳逸结合,应以安静卧床休息为主,适宜有限的活动锻炼为辅。

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胸椎部位有基础性疾病者要早期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

6.饮食规律、合理,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瓜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