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主要由于感受风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变化及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外邪乘虚侵袭而致。
【临床表现】
小儿感冒以幼儿期发病最多,学龄儿童逐渐减少。临床轻症只有鼻部症状,也可以有流泪、轻咳或者咽部不适,4天内自然痊愈。如果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发热可持续2~3天或者1周左右。重症体温可达高热,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可因为鼻咽部分分泌物引起频繁咳嗽。小儿感冒以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为主。
1.风寒感冒 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同时,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
2.风热感冒 主要表现为高热、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
3.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多见于暑天的感冒,表现为高热无汗、头痛困倦、胸闷恶心、厌食不渴、呕吐或大便溏泄、鼻塞、流涕、咳嗽。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
【醋疗方】
醋 熏 方
[组 成] 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在流行性感冒发病季节,关好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醋5毫升,加水10毫升,用小火加热熏蒸,使空气中有较浓的酸味。每晚熏蒸1次,每次30分钟,连用3~5次。
[功 效] 杀菌,抗病毒。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等。
黄栀醋敷方
[组 成] 大黄12克,山栀子12克,僵蚕12克,牛膝6克,细辛3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5味共研细末,加醋调为糊状,每取适量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如无效或体温下降而复升者,可连续敷贴。
[功 效] 通腑泄热,表里双解。适用于小儿感冒高热不退。
生姜糖醋饮
[组 成] 生姜10克,红糖25克,米醋2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生姜刮去外皮,洗净捣碎,与米醋共放锅内煮沸5分钟,入红糖溶化。取汁趁热分1~2次饮完,每日1剂,连服3~5剂。
[功 效] 辛温解表。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
雄黄南星醋敷方
[组 成] 雄黄12克,生天南星15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以上前2味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足涌泉穴,24小时换药1次。
[功 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
萸矾面醋方
[组 成] 吴茱萸10克,白矾3克,面粉6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2味研为细末,与面粉混匀,再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两足心涌泉穴,用布固定。
[功 效] 温中下气,退热止痛。适用于小儿高热不退而两足厥冷者。
珠黄散方
[组 成] 珍珠、大黄各等量,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2味研为极细末备用。取上药适量,用米醋调成糊,敷于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功 效] 清热镇惊。适用于小儿高热。
竹青茹醋方
[组 成] 竹青茹90克,醋3000毫升。
[制法用法] 竹青茹,加醋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服100毫升,幼儿酌减。
[功 效] 清热散瘀,化痰通窍。适用于小儿热痛,口噤体热。
【注意事项】
1.随气候变化,适当给小儿增减衣物,以免受寒或受热。
2.多给小儿喝温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3.患病期间,饮食清淡并富有营养,多饮水。居室空气要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4.随时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与其他急性发热的病症相鉴别,一旦有高热不退,呕吐严重、烦躁不安时,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5.患儿治疗可每日2次,治疗后以微出汗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6.若伴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7.每次治疗时要将患儿用被子盖好,避免再次感受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