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皮痹)

十一、硬皮病(皮痹)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肿胀、发硬、后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妇女

为多见,男性也可发生。本病与自身免疫机制失调有关,其确切病因不明。本病可分为系统型(泛发性)、局限型两个类型。

中医学称本病为“皮痹”。发病原因与素体阳虚或久病体虚,外邪反复侵袭等有关。

【临床表现】

硬皮病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疾病。初发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包括雷诺现象、乏力、肌肉骨骼痛,这些症状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后才出现其他指征。具有特异性的硬皮病早期临床表现是皮肤肿胀增厚,开始于手指和手。随后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主要在皮肤、肺、心脏、消化道或肾脏。无雷诺现象的患者中,肾脏受累的危险性增加。根据皮肤受侵犯的程度,硬皮病可以分为:①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仅远端肢体皮肤增厚,躯干不受侵犯;②弥漫性硬皮病,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及近端和(或)躯干皮肤增厚。根据古今医家辨证治疗经验,硬皮病的临床分型可综合划分为以下几种。

1.气血瘀滞型 表现为关节疼痛,屈伸障碍,少腹胀痛,月经不调,面色灰暗,心烦易怒,胸闷不舒。皮损紫红色暗,硬肿刺痛,皮肤硬化萎缩,指端青紫肿胀。舌质紫暗或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脉弦涩。

2.脾肾阳虚型 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纳食不佳,口不渴,大便溏,眼睑、面部及手肿胀发紧,局部皮肤硬化,指端苍白或青紫,疼痛阵发。舌暗淡嫩,苔灰滞,脉沉细。

3.热毒瘀络型 表现为口干口苦,胃纳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周身烦热,皮肤暗红,光亮、萎缩,硬肿疼痛,皮损高于皮面,关节疼痛,指端坏疽,皮肤溃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寒侵肌肤型 表现为形寒怕冷,身痛肌痛,面色〖☆☆〗白,肢端苍白,皮肤局限性或弥漫性发硬,皮肤光亮肿胀,皮纹消失,毛发脱落,无汗或多汗,关节活动障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醋疗方】

黄柏半夏醋敷方

[组 成] 生黄柏、生半夏、五倍子、伸筋草、面粉各等分,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上药研细末,使用时加适量食醋调成糊状,大火煮熟外敷患处。

[功 效] 活血祛瘀,疏通经络,清热除湿。适用于硬皮病。

祛风通络汤

[组 成] 威灵仙60克,蜀羊泉40克,石菖蒲30克,艾叶20克,独活20克,羌活20克,千年健20克,红花15克,食醋500毫升。

[制法用法] 上药加水2500~3000毫升,煮沸,将药汁倾于盆或桶内,将患部置于上,外盖毛巾熏洗,待药液不烫手时,用毛巾蘸之擦洗患部,每日1~2次,每剂洗6~8次。其间可适量加水及食醋。

[功 效] 祛风化湿,行血活血,散瘀和营。适用于局限性硬皮病。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特别是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剧烈,及时增添保暖设施。

2.注意生活规律性,保证睡眠时间。戒烟、戒酒。

3.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4.防止外伤,注意保护受损皮肤,即使较小的外伤,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饮食宜清淡。忌食胡椒、辣椒、牛肉、羊肉、狗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6.宜进食高蛋白、高纤维化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应给予流质饮食,且注意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