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脱肛)
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慢性疾病。中医学又称为脱肛、垂肠痔。直肠脱垂分内脱垂和外脱垂两种,如只是下垂而未脱出肛外称为内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外显而易见者称为外脱垂,临床较常见,故直肠脱垂多指外脱垂而言。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小儿、经产妇和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为直肠黏膜脱垂,成人多为直肠全层脱垂,50岁以上女性多为直肠与部分乙状结肠脱垂。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肛门松弛所致;或兼有大肠湿热下注而成。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内脱垂常无明显症状,偶尔在行肠镜检查时发现。中医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几种。
1.中气不足型 表现为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轻重不一,有的便时脱出,有的增加腹压即脱出,黏膜色淡红,黏液不多,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疼痛感不明显,伴食纳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下焦湿热型 表现为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灼热肿痛,血性黏液较多,里急后重,排尿不畅,肛门坠胀,疼痛剧烈。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醋疗方】
醋淬磁石方
[组 成] 磁石6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磁石用火煅红,用醋淬7次,待凉,研细,每服3克,空腹用米汤送服。
[功 效] 纳气固脱,益精除湿。适用于大肠脱肛。
醋煮胡荽子
[组 成] 胡荽子、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秋冬捣胡荽子,醋煮熨之。
[功 效] 益气涩肠,散瘀解毒。适用于肠头挺出(脱肛)。
大枣陈醋方
[组 成] 大枣120克,陈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大枣洗净,用陈醋煮枣,待煮至醋干即成。分2~3次将枣食完。
[功 效] 养血补肝,散瘀解毒。适用于久治不愈的脱肛。
举 肛 丸
[组 成] 半夏15克,天南星15克,枯白矾15克,枯红矾150克,鸡冠花(炒)150克,白附子150克,诃子肉(煅)30克,黑附子(生)30克,枳壳30克,刺猬皮(炙)2枚,瓜蒌(烧存性)1枚,胡桃仁(烧存性)15枚,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12味药共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温开水送下。
[功 效] 温阳补肾,回阳固脱,收涩温中。适用于寒湿泄泻,延久不愈,肛门下脱者。
缩肛糊涂脐方
[组 成] 黄芪、升麻、枳壳、五倍子各等量,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4味混合,研为细末。临用时取药末30克,以米醋调成薄糊,把药摊于纱布中间,敷于脐窝,以胶布固定。药干后再换药敷之。每日3~5次,频换频敷。
[功 效] 益气固脱,缩肛。适用于肛脱不能回缩且日久不愈。
乌梅醋洗方
[组 成] 乌梅30克,米醋20毫升。
[制法用法] 将乌梅加水煎煮,取汁放入米醋,趁热熏洗患处,用毛巾将直肠托回肛门内。
[功 效] 敛肺涩肠,解毒散瘀。适用于脱肛。
香菜醋敷方
[组 成] 香菜、香菜子、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用香菜煮汤熏洗患部;同时用醋煮香菜子,用布蘸湿后趁热覆盖患部。
[功 效] 消肿化瘀。适用于痔疾肿痛、肛门脱垂。
蚤休醋敷方
[组 成] 蚤休根茎30~60克,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用蚤休根茎磨米醋,取汁敷于患处,涂药后用消毒纱布压送复位,每日可涂药醋2~3次。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适用于脱肛、带状疱疹等。
【注意事项】
1.直肠脱垂患者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引起直肠脱垂的各种因素,同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诱因,并改变营养不良状况。
2.直肠脱垂后应立即复位,护理者或患者可用手将其轻轻托回。如脱垂后因水肿不易复位,严重者需去医院在麻醉下进行复位。复位后需静卧30分钟,并口服缓泻药。
3.鼓励直肠脱垂患者坚持做辅助操,如每日练习收缩肛门动作2次,每次做5~10分钟,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
4.部分直肠脱垂患者也可试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或针灸治疗,以补气、升提、固涩法为主。
5.对重度直肠脱垂或经非手术久治无效者,应劝其接受肛门环缩术或直肠悬吊固定等手术。
6.排便时禁用蹲位,可在床上用便盆平卧位排便,以减少脱垂的机会。
7.饮食习惯上适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不宜吃刺激性、油腻食物,如辣油、芥末、辣椒、带鱼、螃蟹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