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炎症(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随处可生,发于暑天者,又称“热疖”。初起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范围多在1~2寸,有出脓即愈的特点。也可因治疗或护理不当而形成“蝼蛄疖”(俗称“蟮拱头”,或呈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称“多发性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临床表现】
最初为毛囊口脓疱或局部圆锥形隆起的炎性硬块,有红、肿、痛,2~3天内,炎症继续发展,硬结增大,疼痛加剧。随着炎症中央的组织坏死,溶解和形成脓肿,硬结逐渐变软,疼痛减轻,中央出现黄白色脓头,脓头大都能自行破溃,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脓腔塌陷,逐渐为肉芽组织所填满,最后形成瘢痕而愈合。有时感染扩散,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中医临床分为两种类型。
1.暑毒蕴结型 表现为局部红肿,焮赤,灼热疼痛,伴发热口渴,胸闷泛恶,舌红,苔薄黄或黄腻,两脉洪数,小溲赤热。
2.正虚邪恋型 表现为患处肿硬不消,脓水淋漓,皮下溃空如囊状,伴低热,纳呆神疲,大便溏薄,舌淡边有齿痕,苔薄,脉软数。
【醋疗方】
白萝卜醋汁方
[组 成] 白萝卜100克,食醋2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与醋调匀,涂抹患处,每日3~4次。
[功 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疖肿初起。
葱白米粉醋方
[组 成] 葱白30克,米粉12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葱白切细,与米粉一起炒成黑色,研为细末。用时取药与食醋调匀成糊,摊于纸上,贴于患处。
[功 效] 解毒散瘀。适用于疖肿。
赤小豆醋方
[组 成] 赤小豆、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赤小豆用水浸软,捣烂,用醋调匀成糊状,备用。用时将醋糊敷于患处,每日1次,连用3~4次。
[功 效] 拔毒排脓,消肿。适用于疖肿成脓期。
蝉蜕僵蚕醋敷方
[组 成] 蝉蜕、僵蚕各等分,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以上前2味共研为末,再用醋调匀,涂于患部四周,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
[功 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疔疮。
二豆醋方
[组 成] 赤小豆15克,绿豆1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赤小豆、绿豆共研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敷于患处,每日1次。
[功 效] 拔毒排脓,消肿。适用于疖肿成脓者。
芙蓉醋蜜膏方
[组 成] 芙蓉叶粉、食醋、蜂蜜各等分。
[制法用法] 将上3味调成糊,敷于患处,每日2次。
[功 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疖肿及脓头痱子。
鲜大蒜陈醋方
[组 成] 鲜大蒜汁、陈醋各等分。
[制法用法] 取上药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煎成膏状,用时将药膏涂在敷料上,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杀虫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疮疖、痈肿。
五倍子醋膏方
[组 成] 五倍子1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五倍子研粉,过100目筛,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疖肿上,厚约2毫米,每日更换1~2次,每次换药需清洁创面,或涂疖肿四周。若治疗枕部疖肿,先剃光枕部头发,清洁消毒后方可进行。
[功 效] 散肺消肿,解诸热毒。适用于拔除疖子脓栓、枕部疖肿。
猪 脑 膏
[组 成] 公猪脑1个,好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猪脑放锅内,入好醋浸泡透,文武火煎成膏药样,取出,随疮大小贴之。先用小米泔水洗净疮上,贴膏2~3天,揭看,内生肉芽,再用小米泔煎洗,又贴3~5天,肌肉长平。
[功 效] 补骨髓,益虚劳。适用于疮疡,生肌长肉。
【注意事项】
1.注重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澡。
2.出行时,避免日光强晒。
3.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腥发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