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小儿汗症
小儿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汗症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汗症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平素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症。婴幼儿睡后头部微有汗出,以及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乳食过急等导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
【临床表现】
1.表虚不固型 表现为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营卫不和型 表现为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3.气阴两虚型 表现为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细软。
4.脾胃积热型 表现为自汗盗汗,面黄形瘦,纳呆口臭,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或大便臭秽,小便色黄或如米泔,时有低热,睡眠不宁,舌苦黄腻,脉滑稍数。
【醋疗方】
五倍子醋膏方
[组 成] 五倍子末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用醋将五倍子末调成膏,于睡前敷贴于脐中,以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连用4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敛汗。适用于小儿盗汗、自汗。
五倍子赤石脂醋敷方
[组 成] 五倍子100克,赤石脂100克,没食子100克,煅龙骨100克,牡蛎粉100克,辰砂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以上6味共研细末,每次10~20克药末,用水、醋各半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然后用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功 效] 收敛固涩止汗。适用于顽固性小儿盗汗。
益气敛汗散方
[组 成] 黄芪15克,五倍子35克,煅龙骨2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3味研成细末备用。取药末适量,用食醋调成药饼,置脐部,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贴,次日除去,连用7天。
[功 效] 升阳益气,收敛固涩,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自汗症。
止汗散方
[组 成] 五倍子20克,龙骨10克,朱砂10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上药研成细末备用。临睡前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药团如蚕豆大纳入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次敷12小时,3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安神,敛汗。适用于小儿盗汗症。
治小儿盗汗方
[组 成] 五倍子60克,霜桑叶120克。
[制法用法] 五倍子研细末,每次用5克,醋调做饼,外贴神厥穴(肚脐处),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晚换药1次;霜桑叶为末,每服5克,米汤水送服,早、晚各1次。
[功 效] 清热凉血,摄精敛汗。适用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小儿盗汗。
【注意事项】
1.患儿宜多晒太阳,户外活动,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早产儿、双胞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3.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4.避免接触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
5.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调理。
6.患儿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汗后避免直接吹风。